郑家沟散笔
樊晓敏
一渠向外流淌着的碧水,倒映着曲拱桥,绿树下一群白鹅,正在恬静地浮水。曲径通幽处,是一座座窑洞、农居,红红的灯笼下,指引着人们迈进茶社的雅间;红墙绿瓦中,绿树掩映里,田园风光、江南水乡,在这里鳞次栉比,相映生辉,很奇妙地展示给游人。
这就是郑家沟新建的新农村旅游示范村。沿沟往南缘溪水深入,再往进走1.5公里多,都是百十米高的山和下面裸露出来的砂石崖,高耸叠加,摄人心魄。可以看出几万年几千年地壳运动的痕迹,挤压成石灰岩的地质结构在这里一目了然,也传递着这沟原始而苍老的神秘。
郑家沟在泾川县汭丰镇,是一个因沟而闻名的村庄。镇政府所在地就建在郑家沟,这个依山傍路的地方。山就是这个绵延不断直达县城的汭河川南山,路就是现在的国道312线。
这里将来可是要以红色文化、新农村和乡村旅游吸引人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郑家沟距离县城有15公里,这个小村子以前有过一个地主,名字叫郑克昌,在1935年秋天,雨水涨得很大的时候,他在自家门前大核桃树下见到了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他们亲切地叫他老伯,还请求为牺牲的战友买他家的棺材。他答应了,把为自己准备的上好柏木材
板贡献出来,并且亲自帮忙掩埋了那个28岁的青年人。参与掩埋的还有一个长工名叫郑永德,时年21岁,以后他引以为豪的就是给红军办了这事。当时他并不知道掩埋的是英雄吴焕先。2014年,原来埋葬烈士的地方建起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牺牲的英灵得到了永久的纪念。吴焕先荣登为中国革命英勇牺牲的百名英雄模范人物榜,郑家沟成了天下知晓的村庄,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前来吊唁,真正成了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基地。
郑家沟村的变化,源于这几年的联村联户、***行动,跟着受益的还有汭丰镇的街道,经过一年多的改造,现在统一成为有雕梁画栋、白墙灰瓦的古色古香的小镇,这些变化的背后有着多少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多少人的聪明智慧,更多的是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这难道不是吴焕先烈士所希望的幸福生活吗?
汭丰镇以发展大棚蔬菜和瓜果为主、养殖为副的产业,初见规模。我们在异地搬迁的东王村采访,只见整齐划一的小康屋拔地而起,一排排、一座座都是白墙灰瓦,红门楼子高又大,可以开进去小汽车,门前宽敞的水泥路、排洪渠整洁干净。随行的镇党委书记张静平说:这是个整村搬迁的项目村。2007年发大水时,他们还在河北的半山上,因为河水暴涨,全村人一周没有盐吃了,支部书记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蹚过河为全村人运来了盐和蔬菜,帮助村民渡过了难关。后来,村支书呼吁,被列为异地搬迁整村推进项目,去年又通过***项目实施,这才有了东王村的今天。
话说着,我们进到一户人家采访。主人郑有林现年29岁,家中有5口人,通过自筹和享受异地搬迁贫困户补贴11万元,修建新房7间,158平方米。屋里窗明几净,宽敞舒适,还安装了土暖气、太阳能热水器。郑有林还申请到了3.5万元的无息贷款,彻底解决了生产生活的资金问题。今年他带头承包了6个中棚和两个日光温室,种下茄子和西红柿,全年收入五六万元不在话下,他高兴地告诉我们,西红柿已经卖了万把元了,茄子现在长势良好,再有半个月就可以上市了。现在家里的收入完全可以赛过出外打工的人,再有两三年他会还清所有债务,还会买个小汽车,日子越过越有劲了。
在焦家会村汭谷葡萄园,我们看到了长势喜人的葡萄秧苗,在搭架上绿油油地生长,一个感受和观赏为一体的休闲葡萄园,正在蓬勃建设起来。在枣林子村,我们进到大棚,看见搭着一人多高的直架,郁郁葱葱,藤蔓上挂满了大小不一的绿色和黄白色的甜瓜,有的碧绿如拳,有的沉重如葫芦,有的开着如豆小黄花,憨态可掬。主人喜笑颜开地告诉我们,今年甜瓜价格比较好,他承包了六分大的地,可收入3万元。甜瓜收了,后季再种茄子、芹菜,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一年下来保守收入3.8万元左右。这真是托了***的福啊。
主人请我们品尝甜瓜,我们尽情享受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着乡村的温馨和甜蜜。
新闻推荐
新华社兰州5月27日电(记者王衡)记者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从5月31日零时起,甘肃将全面停止5000多公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此次停止收费后将撤83个收费站,涉及61条线路,总里程5088公里。其中,正在收...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