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王维岑参高适这些唐诗名家他们用诗歌记录下甘肃的美和历史
百度资料图
(首席记者 张子艺) 由甘肃省诗词学会、西部商报社联合主办的“甘肃诗词大会”已经举行了两个月,在此期间,许多读者都推荐了他们心目中的“最美甘肃诗词”,在最美诗词诵读环节,男女老少,都在镜头前通过朗诵,表达了对于诗词的热爱,在诵读中展现中华诗词的韵律之美。连日来,在读者们热切推荐的诗词中,组委会梳理发现,除了一些地方性景点的诗词之外,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的诗歌推荐数量最多,同时被推荐的频次也很高。
王维两过凉州 写下《从军行》描述边关战事
翻开《全唐诗》,和陇右有关的边塞诗太多了,《全唐诗》中收录的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大西北有关,不少边塞诗与陇右有关。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王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奉使出塞,王维从长安出发,基本上沿着丝绸之路的北线而行。人们从王维留下的诗句中推断,他是沿着泾川、平凉,绕六盘山而西行至宁夏固原(即萧关),然后沿萧关道入靖远,直抵黄河岸边,渡黄河后,进入景泰,然后经古浪大靖、土门,入武威。这是汉唐时,长安通往西域最为便捷的一条道路。这也是王维的第一次凉州之行,天宝四年王维还有一次凉州之行。
在凉州王维体会到了紧张的边塞生活,也更为前沿地接触到众多来自西域的物品。激烈的战斗,独特的民族风俗,苍茫的塞上风光一一走入他的笔端,也同时展现在无数的读者面前。王维写道: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主颈,归来报天子。这首《从军行》,写了将士们从军打仗的生活,在号角声中,在喧嚣声中将士们紧急列队,准备出发。胡笳声动,战马嘶鸣,唐军将士开始抢渡金河。战斗结束了,将士们俘虏了敌军战将,捷报传天子。
边塞诗人岑参高适
记录唐代甘肃历史及边塞风光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两度从军边塞,远赴西域,写了许多描绘塞外风光,反映边塞将士戎马生活的诗篇。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有三十多首是他远赴西域路经甘肃时写的。这些诗篇有的写得气势雄伟,奇丽奔放,有的写得朴素优美,悲凉苍劲,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唐代甘肃的政治、军事形势,描绘了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和风土习俗,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从戎,保卫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气概。岑参在天宝年间写道:“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当时,凉州城在陇右33州最大。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这首诗高适创作于前往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的路上,在此之前,高适曾两度求仕未果,因而此诗仍带有较强的忧伤意绪。登高望远,目光直指河西边塞,并以“汉垒”置“胡天”之间,见边防之紧。联想自汉代以来连年征战而匈奴不灭的绵长历史,可见诗人对于社稷之忧。诗中的燕支,即燕支山,又作焉支山,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
李白杜甫
也留下关于甘肃的诗和故事
诗仙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李白笔下关于甘肃的诗词数量众多,被推荐次数比较多的是描写甘肃天水的《关山月》。李白笔下的天山就是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的祁连山。在汉朝时候,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这首诗中,描述了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公元759年初秋,48岁的杜甫携带妻儿逃离了战乱和饥馑困扰的关中,在通往秦州(天水)的崎岖山路中艰难地行进。他想在秦州住下来,等待战乱的结束。然而,他在秦州徘徊了3个月,没有找到理想的结庐之所,又把希望寄托在同谷(成县),结果同谷依旧没有合适的居所,随后他前往成都,搭建了杜甫草堂。
■参与方式
1.关注“西部商报”官方微信(xbsb01见报眉),发送留言推荐你心中最美的甘肃诗词,发送 “朗读视频+原诗+朗读者姓名+朗读者联系方式”。
2.私信西部商报官方微博或者直接 @西部商报参与、推荐。
3.登录西部商报新闻网(www.xbsb.com.cn)进入活动平台,参与活动。
4.拨打西部商报新闻热线0931-8119000,咨询活动详情,推荐你心中最美甘肃诗词。
5.发送推荐内容到活动组邮箱:1205941633@qq.com。
新闻推荐
古城新貌写华章——平凉建设宜人宜居生态城市纪实本报记者惠程华5月18日,平凉市第一座行人过街工程建成通车,不仅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成为展示平凉文化的景观大道。在这条双向六车道两侧的花岗...
泾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