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充满生活气息的老街

北海日报 2017-03-24 10:20 大字
南康镇解放路老街。人们仍在使用的古井。南康老街传统手工制作“鬼头”。在老街,还可以找到传统的剃头铺子。(配文照片均为陈传栋摄) 

南康老街适合慢生活,走马观花,对南康老街的印象,是平淡无奇的。但当你捡一个空暇的时间,穿行在南康老街的小巷子,感受南康老街居民惬意自在的生活时,那种久违的宁静和悠闲与历史古韵,就会交织着冲击你的视觉,独特的韵味让你无限回味。

现代都市,砖瓦房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湮没,老街成了稀有资源,也被过度开发,几乎与酒吧街、商业街画上了等号,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气息。但漫无目的地在南康老街中行走,就像走进一幅旧时生活的水彩画,虽然年代久远,但生活气息触手可及。

老街街道两旁的骑楼久经风雨,残余的黑白色中泛着黄,骑楼的窗户是整齐的半圆形,二楼阁楼雕版大多是具有南洋风格的精美雕花,图案多为民间花草,与老街一道,历尽风尘,古味幽然。解放路老街骑楼曾是南康最繁华的商街,大部分房子还留有传统商贸交易小窗和小窗台,在一些骑楼一楼楼眉,还依稀可见当年的商号,斑驳的骑楼墙上,写满历经沧桑风雨的痕迹……

老街上有三帝庙、三婆庙、冼太庙、天波府等庙宇,这些庙宇成了老街这副水彩画中残留的最亮丽的红色,三婆庙(也称妈祖庙)始建于1732年,殿堂雕龙画凤,金碧辉煌。三帝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供奉真武大帝、关圣帝君、华光大帝,庙宇处处显得古朴而风骨苍然。南康镇的庙宇,除了供奉神灵的外,还专门建有纪念英雄的庙宇,如冼太庙,是北海市唯一一间供奉南北朝至隋时期民族巾帼英雄洗夫人的庙宇。还有纪念杨家将的天波府,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彩门楹联,小巧别致。老街有四大古井,也是古色古香,井壁长满蕨类植物,在薯苗行古井,绿植爬满已被岁月磨去棱角的砖砌围栏,传统打水用的竹竿,静静地倚靠在井边。据说,古井水有口甘生津,清凉解毒之效,现在周边的居民还依然在古井打水饮用。

老街,见证了代代繁衍生息,也见证了历史变迁。寒来暑往,无论外头有多喧嚣,老街,独守着一份恬淡和宁静。恬淡与宁静,这就是老街生活,是老街最为灵动,最扣人心弦的画面。老街的老人在自家门前,安详地看着路过的人们,那种知足、平和,吸引路人拿起手中的相机去拍摄,老人面对镜头,不喜不怒。你来,或者不来,他(她)就在那里,守着岁月,安然存在。在老街,隐匿着两间其貌不扬的剃头铺子,没有张扬的招牌,剃头匠是上了年纪的人,做这行也有大半辈子了,来光顾的,也是中老年人居多,有时,也不知是碰上人多还是约好一起,坐成一排,手里拿着报纸,边看边等。其实,手里的报纸成了伪装,时间,却是在抽几口水烟和家长里短、偶尔发出的笑声中流逝。

南康解放路老街,洗去昔日的繁华与浮躁,长长的街道门前,除了看到两间“日子馆”商铺招牌外,再也看不到别的商铺。老街人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日子馆是“看日子”的,也就是“择日”,是古老的汉族民俗之一。每逢圩日,三婆庙周边还有好些看日子摊点,也都没有张扬的招牌,但镇上及周边的人都知道,家中婚嫁、盖房、乔迁新居、搬迁等重大事项都喜欢来这里请风水先生看日子选个吉日。对传统生活,老街人有一种自豪。在老街偶遇一位做“鬼头”(当地叫木偶为“鬼头”)的阿姨,当看到笔者对她家中摆着的一排排的鬼头模型感兴趣时,这位阿姨主动把鬼头模型端出门外阳光充足的地方,并坐在大太阳下,现场描绘,现场介绍,配合笔者拍照。这位阿姨说,做“鬼头”的手艺是她家祖传的,镇里做斋、唱鬼头戏等一些传统民俗都用到,有些做得可爱的,还有小孩子买来做玩具,言语里,很是骄傲。

走进老街,还是一种发现之旅,你会遇见旧时生活延续的印记,屋檐下,悬挂着晾晒的萝卜干、菜干,那些农产品在阳光下闪耀着;晾晒衣物的竹竿张扬任性,每户可见;走进居民的家中,你会发现有的人家中墙壁上,还可见上世纪“文革”时刷在墙上的毛主席语录;现场编织糞箕、竹筐、米筛等传统农耕生活工具的杂货店,用大粗圆木做的老式防盗门,次品水缸围成的独特围墙……每个发现,都会让你充满惊喜,满满的旧时生活走到了眼前。

有历史、有生活、有温情、有市井的味道与悠闲的居民,这就是特色小镇的南康老街。 (陈传栋)

新闻推荐

西站街道举办公务礼仪培训

3月22日,西站街道开展“治转提”公务礼仪培训,165名街道和社区人员参加了专业培训。此次培训邀请了市委党校李桂珍教授现场授课,专家现场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从公务礼仪的内涵、重要性、注意事项及着...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