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幸福生活入画来 ——平凉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甘肃日报 2017-03-06 09:46 大字

幸福生活入画来

——平凉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关山脚下的庄浪县韩店乡潘河村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前行,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石军 摄

崆峒区白水镇永乐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陇东民居特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石军 摄

静宁县城川镇靳寺村通过旧村改造,农民群众住上了干净整洁,水、电、路、沼气通到户的新居。石军 摄

灵台县西屯乡白草坡村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石军 摄

泾川县党原乡城刘村在新修的文化广场举办了千人广场舞比赛,吸引了四邻八乡的村民前来参赛。惠程华 摄

泾川县党原乡高崖村美丽乡村景色如画。陈爱民 摄(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惠程华

初春,一场瑞雪飘落陇东。崆峒山下、泾水河畔,一排排青砖白墙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瑞雪之中。年味还未散去,高高挂在门楼上的大红灯笼,与洁白的瑞雪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眼下,虽是早春二月,但平凉各地农民群众已经走进田野,顶凌铺膜;走进果园,施肥灌水;走进温室大棚,把一篮篮青翠欲滴的蔬菜送到市场,走向市民的餐桌。夜晚,华灯初上,乡村舞台广场,农家妇女跳起了广场舞,把平凉农民的幸福生活舞得多姿多彩。

全域规划:引领乡村美丽蝶变

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扣“科学规划布局美、功能配套生活美、产业增收富足美、环境整洁生态美、乡风文明身心美”要求,全面启动“千村美丽”工程,全力抓建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先后投入资金39.6亿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51个、市级61个、县级147个,环境整洁村覆盖面达到83%,探索推行了依山而建生态村、依塬而建民俗村、依川而建搬迁村、依镇而建商贸村、依产而建专业村、依景而建旅游村的“六种建设模式”,初步形成了关山生态区、泾汭河川区、东部面塬区、西部山丘区“四大示范片带”。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全市美丽乡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学的规划和高效的推进。2006年,平凉市委、政府制定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2014年,出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实施意见;2015年,把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力攻坚精准脱贫作为农村发展的两条轴线,统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全覆盖目标,远谋近施,齐抓共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步入快车道。

坚持全线布局。按照“第一年县级打基础、第二年市级补要素、第三年省级强示范”的压茬推进思路,以县城及小城镇周边、交通沿线、旅游风景区、产业开发带为重点,分年度分层次布局抓建美丽乡村和环境整洁村,形成了“七县一园二十六带”美丽乡村规划布局,构建了梯次化建设和轴线式推进的空间格局。

坚持全域规划。严守“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精准脱贫专项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紧密衔接起来,着眼打造乡村旅游线和产业开发带,高标准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92个、周边村庄规划修编1470个,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初步规划形成了17条乡村旅游线和23条产业开发带。

坚持全景融入。在编制每一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科学处理统一标准和尊重差异的关系,突出陇东民俗特色,融合多元发展要素,充分挖掘产业、民俗、文化及自然资源,依山造景、顺水造势,全域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形成了泾川县党原乡完颜洼村、红河乡田赵村、泾明乡白家村,崆峒区白庙乡贾洼村,华亭县策底镇大南裕村,崇信县新窑镇赤城生态移民社区,静宁县八里镇大路村,庄浪县南坪乡阴洼村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村庄,努力把美丽乡村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魅力乡村”。

统筹建设:打造幸福美好家园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是乡村生活之美的基本要素。为了让农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全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的基础改善和公共服务,以通路、通水、通电、通网、通物流和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乡村舞台、农家书屋、日间照料中心、公共厕所、文化宣传长廊、体育健身工程、党员活动阵地“五通十有”为标准,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整体性改善。

设施配套标准化。全市先后投入30亿元,改造新建小康农宅1.02万户124万平方米,硬化村组道路950公里,新增自来水入户1.4万户,安装太阳能路灯3400盏、能源设施1680个,新增宽带用户4600户,同时,在规划建设中普遍考虑了农村雨污排洪和垃圾处理系统,建成排污排洪渠76公里,配套垃圾箱2.11万个、垃圾收集屋1560个、垃圾清运车490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农村环境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公共服务便捷化。全市累计投入资金9亿多元,建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98个、村幼儿园67所、日间照料中心73个、老年人幸福大院46处,设立村级便民服务窗口112个、金融服务网点68个,美丽乡村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十有”目标,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养老保险和有需求劳动力培训基本达到全覆盖。

管护运行长效化。美丽乡村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平凉市坚持建管并举,健全经费筹措、队伍建设、考核管理等工作机制,各县(区)均制定了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或标准,每村落实5万元村庄环境整治专项经费,各乡镇均成立了环卫机构,各示范村组建专业管护队伍,建立公共设施运行维护、卫生保洁与垃圾清运、保洁人员考核及环境卫生月检等制度,村庄环境整治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转变。

产业富民:多元融合拉动增收

既要让农村美起来,还要让群众富起来;既要建设,还要发展。平凉市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以产业富民为核心,按照“主导提升、多元支撑、融合发展”的推进思路,大力实施“三个全覆盖”工程,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持续推进富民产业全覆盖。在加快果、牛、菜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的同时,紧盯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油用牡丹、小杂粮、特色养殖、农村电商等多元富民产业,259个省市县级美丽乡村发展果树经济林28.4万亩、饲养肉牛10.1万头、蔬菜9.3万亩、全膜双垄沟播46万亩、畜禽养殖36万头(只),先后培育果品专业村68个、养殖专业村52个、蔬菜专业村39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7个,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实现富民产业美丽乡村全覆盖,农民产业收益占到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人均增幅高出所在县(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全覆盖。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物流信息、农村电商等二、三产业,先后培育家庭农场389个、种养大户1360户、个体工商户380户,流转土地13万亩,实现了美丽乡村村村有专业合作社、有资金互助协会、有电子商务,把农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凝聚到产业链上。

持续推进农民技能培训全覆盖。着眼于增强群众“造血”功能,融合双联行动、驻村帮扶、***等工作,以农村“两后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每年组织培训3.6万人(次),完成农民技术资格认证1.2万人(次),美丽乡村有需求的劳动力至少参加培训1次以上,先后输转劳务9.8万人(次),尤其是依托乡村旅游、生态建设和村庄环境保洁,把部分群众就地就近转化为护林员、环卫工和产业工人。

生态优先: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乡村

近年来,平凉市坚持“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绿化就是美化”的思路,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统揽,深入实施生态绿化五年行动计划和城乡“双六”绿化工程,科学布局农户住宅、生产和养殖区域,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真正让农村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建设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

大力实施美丽乡村荒山荒地、林果菜地、公共场地、村内闲地、庭院空地和村边、沟边、路边、河边、渠边“五地五边”增绿工程,广泛种植桃杏、柿子、槐柳等适生乡土树种,在房前屋后见缝插针种树栽花,259个美丽乡村先后栽植绿化苗木146万株,其中乡土树种占到一半以上,新增绿化面积64万平方米,美丽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1%,实现了乡村林果化、道路林荫化、院落景观化。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呈现出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宜人风光。

倡导新风:培育农村现代文明

围绕打造建设现代文明美丽乡村主题,平凉市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从教育引导入手,加大治理力度,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实现了“三抓三化”,即:抓基层、促进农村治理社区化;抓载体、促进农户教育网格化;抓转变、促进农村文明现代化。

推广农村党建“四链”模式,整顿软弱涣散村班子12个,配齐配强美丽乡村村级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加快村民自治组织建设,逐村制定村规民约或社区自治章程,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和产业协会、资金互助等经济组织,破除陈规陋习,维护公序良俗,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建设美丽乡村舞台189个、农家书屋256个、村史记忆馆23个、文化长廊227处,实施农村社区广播“村村响”工程,保护传承曲子戏、皮影戏等地方民俗文化。全面推行新农村“五村联创”模式,积极开展“和谐五星”“文明家庭”“平安乡村”和“好公婆、好媳妇”等创评活动,让农民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地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广大群众文化道德素质。每年举办“赛果赛牛”会、农民运动会、农民书画赛、乡村摄影展、广场健身舞汇演等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如今,农家书屋成了农民致富的“加油站”,文体广场成为农民的“快乐驿站”,农闲时节读书看报、健身锻炼、文娱自乐等活动蔚然成风,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同心共筑小康梦,美丽乡村入画来。平凉市将进一步紧扣农村发展实际,聚焦全面小康目标,强力攻坚,有序推进,争取“十三五”期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市县级美丽乡村400个、环境整洁村1000个,基本实现“千村美丽”目标,奋力谱写建设幸福活力美好平凉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江夏社区开展禁毒宣传工作

安定讯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辖区居民群众防毒、拒毒意识。近日,安定区中华路街道江夏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禁毒志愿者重点在辖区小区、家属院、广场范围内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发放宣传...

泾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