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享一片蓝天——泾川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纪实

平凉日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罗保虎

——新建幼儿园11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4%;

——建成标准化学校187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2016年全县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3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录取;

——职教中心被列为全国首批100所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之一,被评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校。

泾川县近年来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均衡协调发展。

累计投资3.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

8月21日,新建成的泾川县第三小学迎来了第一批孩子。

作为今年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第三小学是该县为了应对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城区教育资源合理布局,解决城区现有两所小学“大班额”问题,在人口居住密集的城东新区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的一所完全小学。

该校的建成使用不仅缓解了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难题,也为农村进城务工和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了保障。

学生家长张世瑜说:“以前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课间上厕所都成问题。现在分流后再也不用为这些问题担心了,三小环境好,我们家长也放心。”

来到太平乡朱家沟小学,正好是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看着孩子们在崭新的滑梯上爬上爬下,校长景浩伟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像这样的大型玩具山里娃以前根本没见过,教室是土坯房,桌椅是长短不齐的烂木头,早餐啃的是冷馍……”说起学校的变化,景浩伟深有感触,现在学校修好了,山里娃娃有了梦寐以求的活动器材,也吃上了营养餐,这偏远的山区总算能留住人了。

统筹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是关键。“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近年来,该县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累计投资3.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81所;投资3200多万元,新建、改造实验室165个,装配各类教学仪器设备263件(套),建成了覆盖各级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学校成了孩子们成长的幸福乐园。

队伍建设牵住教育发展的“牛鼻子”

张辉原是太平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丈夫在党原中学工作。

太平和党原,一个位于泾川南塬,一个位于泾川北塬,一条泾河犹如“银河”将这对夫妻隔于“两岸”。

2012年孩子出生后,张辉只能领着孩子上班。“既要忙工作,又得照顾娃,一天到晚,累得喘不过气来。”她说,时间长了,工作热情也没刚上班那会儿高了。

“只有把教师的生活困难解决了,他们才能全身心地干工作。”一次下乡过程中,该县教育局局长杨宏举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带领班子成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摸底调研。

今秋开学,像张辉这种情况的50名教师进行了调动,张辉被调到了党原教育办工作。

夫妻终于团聚,孩子也可以两个人照顾了。张辉说,自己最大的困难解决了,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教学。

穿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

全县8841名干部,教师占了近一半。面对这一庞大群体,该县始终把关爱教师的工作生活作为头等大事来落实,特别是在职称晋升、评优选模、待遇落实等方面对偏远山区教师优先考虑、优先支持,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考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今年,县上划拨55万元,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教师进行了奖励;在第32个教师节前夕,县上又隆重召开了庆祝教师节大会,县委、县政府拿出22万元,表彰了20个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264名一线优秀教师;同时,兑现各级教育教学质量奖20多万元。最让教师们感到欣慰的是,县上将于近期落实乡村教师人均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我们要通过这样的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做到治教从严,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泾川县县委书记吕鹏举如是说道。

作为教育工作主管单位,县教育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出了不少“实招”。先后组织184名教育干部开展挂职锻炼和交流任教,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组织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涌现出省级园丁奖、陇原名师等先进个人60人,全县优秀教师集群不断壮大。

教学改革激活教坛一池春水

9月13日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党原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王小娟匆匆吃过午饭后,便来到了1公里开外的城刘小学。

原来,每周的星期二、星期四下午,是她去城刘小学、赵家小学走教的时间。除了开展她自己所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外,王小娟还承担了这两所村学的音乐课教学任务。

“每次去走教学校,孩子们像追星一样欢迎我,让我感动不已,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课上好。”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让王小娟丝毫不敢怠慢。

全县165所农村小学,像城刘这样100人以下的“麻雀学校”达99所。“两基”攻坚以后,这些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软实力”的提升却困难重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因生源逐年减少,出现了诸多办学难题。专业师资匮乏、经费总量不足、课程难以开齐、教学质量较低……这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联校走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探索,旨在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以此激发出学校的办学活力。

在各种保障措施的落实下,如王小娟一样的“走教大军”,为偏远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带去了较为专业的启蒙教育,让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可能,也让制约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得到了最大补齐。

为了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该县还探索开展了“六个统一”的片区管理模式,“捆绑发展、一体推进”的联盟式发展新路子;并定期组织薄弱学校(学科)督导,举办课堂教学大讲赛,筹备召开各学段教学质量分析座谈会;按季编印《泾川教育》杂志,开通“泾川教研”微信公众号,营造了全力以赴抓教育的浓厚氛围。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一场场基于县域实际而进行的教学改革,激活了泾川教坛一池春水,破解了教育发展瓶颈,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新闻推荐

11月2日,泾川县罗汉洞乡土堑坳村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做游戏。“十二五”期间,该县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6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8万户,小康住宅比例达到64%,

11月2日,泾川县罗汉洞乡土堑坳村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做游戏。“十二五”期间,该县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6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8万户,小康住宅比例达到64%,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罗...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