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念活扶贫“三字经” 泾川县***工作侧记

甘肃日报 2015-07-02 14:01 大字

念活扶贫“三字经”

泾川县***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  赵永刚 徐青

今年以来,泾川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工作新路子,使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紧盯一个“准”字,变“漫灌”为“滴灌”

泾川位于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5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

在泾川县决策者看来,***的首要条件是“准”,扶贫绝不能搞“大水漫灌”,要把有限的资源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行“精准滴灌”。

为此,***工作一开始,全县14个乡镇、105个县直单位的3500多名干部,全部深入到贫困村摸底子、找穷根,并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建档立卡。

来到太平乡盘口村委会办公室,打开村里装订整齐的贫困户登记表,全村贫困户的家庭人员、致贫原因、生产生活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享受社会保障以及各类补贴等情况,准确详实,一目了然。

“对于村里的贫困户,我们的调查人员都是逐一入户,面对面登记核实有关信息。”县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

通过建档立卡,该县准确识别出91个贫困村,6.41万贫困人口。结合双联行动,泾川县对这些贫困村全部落实了帮扶单位,为贫困户逐一落实了帮扶责任人。

狠抓一个“精”字,“面子”和“里子”一起变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出来之后,该县把91个贫困村细分为黑梁河流域、红河流域、泾汭河面山、北部干旱山塬区四个特困片带,制作印发了《泾川县特困片带分布图》。

据此,泾川县挂图“作战”,主要领导带队走进特困片带,为***找方子、探路子。

“通过走访了解,群众对走上硬化路、吃上放心水、住上安全房等基础设施最为迫切、最为关心”,泾川县扶贫办主任杨旭升说。

为此,该县把***的切入点放在群众吃水、行路、住房等最关心的基础设施方面,做精做优,先让“面子”靓起来。

“黑河川,扁担宽,一条大路泥水沾,牛蹄窝里把水担……”一条顺口溜反映了泾川黑梁河流域落后的基础设施。今年,***工作启动后,泾川交通历史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长达50多公里的双河公路贯通了,沿途15个贫困村的群众走上了柏油路,他们脱贫有信心了,发展产业也有奔头了。

今年,该县在黑梁河、红河特困片区的高平镇渠刘村、太平乡荒场村等14个行政村,实施精准帮扶和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目前,已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800万元,计划重点实施硬化村组道路26.2公里,衬砌排洪渠32.04公里,砂化村组道路21.2公里等。

如果说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是“面子”,那智力帮扶、开展的各类技术培训就是“里子”,“里子”工程让群众自己也真正行动起来。

目前全县举办畜牧、蔬菜、果品、劳务技能等培训班245期,培训贫困群众12250人次,开展政策宣传、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文化进农家等活动320场(次)。

突出一个“富”字,“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

只有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穷根子”才能彻底拔掉。在***工作中,泾川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打响了特色产业适宜区全覆盖的“攻坚战”。

高平镇三十铺村328户农民中,293户是贫困户,为了帮助群众富起来,这个村户户种起了苹果。

群众缺资金,双联单位就想办法筹集资金;群众缺农资,双联干部就送农资;群众管理不过来,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搭把手管理。帮扶单位县委办从村里务果收入较好、经验丰富、有技术的果农里,选聘了8名“果把式”,组建了全县首支村级农民技术员服务队。服务队员除了对村里的果园逐地块进行技术指导,还为每家每户培养一名会务果的“技术员”。

目前,这个村新建的1243亩果园,全部落实了标准化管理措施,苹果产业成为群众脱贫的“金钥匙”。

一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资金、农资等困难,为他们“输血”,一边通过为群众融资、劳动力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让贫困户自身产生“造血”功能,发展致富产业。泾川县积极探索扶贫贴息贷款新途径,为贫困村户累计发放贷款37.5亿元,建成资金互助社40个,资金规模达773万元。同时,双联帮扶单位和干部也全力从资金、农资,到技术培训、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方面进行大力帮扶,全县72.9%的贫困户已经有了稳定的致富产业,覆盖了果品、蔬菜、畜牧、乡村旅游等行业。

新闻推荐

平凉发布第二批企业诚信“红黑榜”

平凉发布第二批企业诚信“红黑榜”本报平凉讯(记者惠程华)近日,平凉市有关部门发布“诚信平凉”第二批“红黑榜”,其中,“红榜”企业50家,“黑榜”企业20家。平凉市还公布了对“黑榜”失信企业的惩戒措...

泾川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泾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