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摘】快语锐言:留住城市记忆和乡愁

甘肃日报 2015-06-26 14:04 大字

【文摘】快语锐言:留住城市记忆和乡愁

留住城市记忆和乡愁

林 坚

人们无论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对自己的故乡都会有浓厚的感情、深切的记忆和思念。城市布局、城市地标、城市景观、城市生活习俗都会给在当地生活的人们留下强烈的印记。曾经在乡村生活过的人,对田园风光、乡土气息、乡村习俗、乡规民约也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如果离别久了,就会生出一种乡愁。乡愁,是记忆中的山、回味中的水,是堂前屋后的脚印,是包裹着泥土味的思念、忧思和愁念。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其特色,它既是城市景观中极具活力的视角要素,又是构成城市形象的精神和灵魂。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城市记忆。城市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舞台。

城市在形成、扩张和延续过程中,会留下一些被人们有意或无意间留存的历史遗迹,留下所代表时代的文化印痕和人们可以直接读取它们的“历史年轮”。一座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就像一部部史书、一卷卷档案、一幅幅图画,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变化历程。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了各自的印记,包括古代遗址、活动遗迹、传统建筑、历史街区,还有民间艺术和市井生活,它们都是构成一个城市记忆的重要内容。爱默生曾说: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有完整的生命演化历程,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而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城市的生命力和性格特征就存在于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每一片空间之中。

乡愁是具体的、可感的。乡愁不只是一种惆怅和忧伤,它也给人以信心,给人以鼓舞。乡愁体现了一种乡土情怀,不仅包含了对老宅、旧街、古井、古树等等的惦念,还包括了祖辈、亲人、故旧、伙伴等等之间的亲情关系。乡愁既有物质载体,又有人文因素,从中能够唤起文化认同。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乡愁不仅仅是对乡村的留恋和思念,还是对故乡、故园甚至故国之恋。城市和乡村、传统和现代、实物和精神、本土和他乡,这些都在城市记忆和乡愁中相互缠绕,显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关联。人们离不开传统,但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在紧锣密鼓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乡村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边界不断拓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城市对自身定位不清,缺乏对城市历史的全面认识,缺乏对本土文化的应有感情,反而淡化地域文化特色,简单地将高楼大厦视为现代化的标志,一味地追求“国际化”,到国外去搬“新、奇、怪、乱”的方案加以仿制,以西方建筑风格取代原有的地方风味,使地域文化特色面临灾难性破坏,不仅割断了地域文化的连续性,而且不自觉地在割断历史,让城市记忆淡化甚至消失,从而使城市变得“千城一面”,没有个性,成为“失去记忆的城市”。

在乡村,很多旧宅被拆,村民搬进了成片集中兴建的小区,改变了原先的村落布局。如果过多地拆除老旧建筑,传统村落将不复存在。而一旦破坏,就再也回复不了原貌。近年来,我们遭遇了多少“破坏性建设”,把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都丢掉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对此应确立强烈的保护意识,并使之成为自觉行动。

城市记忆是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包括地理环境、文化景观、历史街区、文物古迹、民居样式、特产小吃、社会习俗等,众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和精神纽带,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在一些城市的“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往往实施过度的商业化运作,大拆大建,许多积淀了深厚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不复存在,一些名人故居或传统民居被无情摧毁,造成城市文化空间被破坏、历史文脉被割裂,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破碎甚至消失。

更严重的是乡村在“失守”。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往往占据了大量农田,毁掉湿地,填平池塘。许多村庄消失,农民被动地“进城”“上楼”,再也没有了小桥流水、蝉鸣鸟啼的田园风光,再也没有了“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意境。乡村的失落、变形,已极大地改变了城乡的生态,这无疑是可惜的,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摘自《瞭望》2015年第15期)

新闻推荐

回味与感恩

回味与感恩□刘晋寿回味旧生活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常常想起与自己共过事的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也思念那些曾经的山川河流,那些城镇和村庄,那些旧街道和老房子,还有树木和花草,那些小事件。过去...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