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说事 别让彩礼“绑架”了爱情婚姻秦玉龙

甘肃日报 2013-08-14 21:08 大字

说事

别让彩礼“绑架”了爱情婚姻

最近,笔者在寻访“美丽乡村”时,跑了平凉很多的村庄。每到一个乡村,都要打问一下当地嫁女彩礼钱是多少。一路打听下来,我原先认为的“越穷越偏远的乡村彩礼越贵”的观点被彻底颠覆了。从各县区调查数据对比,经济基础和条件较好的泾川县北塬乡村彩礼最高,一些乡村的彩礼为十三四万元。

《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可问题是,这一沿袭数千年的传统习俗,仅靠一纸法令,是很难禁止的。

农村嫁女彩礼钱的飞涨,与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物价大幅度上涨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平凉崆峒区北塬乡村的彩礼钱为1500元,相对偏远一些的寨河乡则为3000元左右。到了2000年后,彩礼一年一个台阶往上涨,13年涨了200多倍。一个小伙子娶个媳妇,彩礼钱加上修房子、买衣服、金银首饰、办婚礼酒席等一应开支,至少需要十几万元。而在一些乡村,小伙要想把媳妇娶回家,没有个20万元,就只能一辈子打光棍了。

彩礼钱该不该要?要多少才算合适?女儿的身价高就意味着未来婚姻生活幸福指数高吗?在农村,很多父母都认为,要的彩礼越多,女儿的身价就越高。于是,在男方上门求婚时,女方父母便“狮子大开口”。这种“卖女儿”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陋习”应该革除。

不过,在眼下的农村社会,彩礼也不失为女性保障生存权益和维护婚姻稳定的一个抓手。农民有句老话:“你不心疼媳妇,你还要心疼钱哩么!”这里的钱,就是指彩礼。彩礼是“从夫居”的产物,因为女人出嫁后和娘家割断了一切经济联系,所以女方父母有充分的理由在嫁女之前向男方索要一笔彩礼,以弥补这些年在女儿身上的投入和失去女儿的损失,这也是彩礼存在了几千年的合理基础。

彩礼这一习俗仍在农村顽强存在,究其更深层的社会原因,和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农民“老无所养”有很大关联。倘若一个纯女户家庭女儿出嫁后,一双父母老无所依,彩礼钱就成了二老未来的养老钱或埋葬费。

虽然彩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高昂的彩礼钱和女子的高身价,导致农民经济负担加重,很多家庭都是贷款或举债娶媳妇,婚后背井离乡去打工来还债。双方一旦闹离婚或女方悔婚,男方的彩礼要不回来,就可能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几年,平凉几起因彩礼纠纷引发的血案,就是血淋淋的警示。

最后,笔者在这里向所有待字闺中的农村女子提个醒儿:身价可以掰,但千万别让彩礼“绑架”了你的爱情和婚姻。

新闻推荐

地 头 上 的 “ 动 员 会 ”

地头上的“动员会”地头上的“动员会”本报记者惠程华通讯员赵永刚这两天,泾川县玉都镇官村千亩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秋覆膜示范点上热闹非凡,三辆覆膜机正在田野上来回穿梭,村民们跟在覆膜机后面挥锨压...

泾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泾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