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三大革命”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甘肃经济日报 2019-11-25 00:40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王旭升

以前,农村垃圾到处乱堆、厕所排污排粪没有地方去、乡镇街道脏乱差,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现如今,家家有了分类式垃圾桶、户户有了水冲式厕所、乡镇街道风貌各有特色。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垃圾、厕所、风貌“三大革命”在华亭市掀起了新一轮热潮。

“垃圾革命”刷新乡村颜值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期,华亭市策底镇结合“垃圾革命”行动,将垃圾治理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来抓,为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我镇按照每3户群众一组垃圾桶的布局要求,为群众免费发放不可回收(如瓜果皮、蔬菜、变质食品等)、可回收(如废纸、塑料袋、废金属等)分类式垃圾桶100组,让群众树立环保意识。”策底镇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道。

据悉,策底镇为坚决打赢垃圾治理突破战,制定了《策底镇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策底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评办法》《策底镇“三线、九村、一中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明确了垃圾治理、垃圾分类的总体要求,促进垃圾治理体系融合、夯实人居环境改善基础。立足抓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全面普及行动、垃圾源头减量行动、文明风尚带头行动,刷新乡村颜值,尽显美丽乡村气质。

“厕所革命”促进乡村文明

“物质文明看住房,精神文明看茅房。”一语道出了厕所这个“方寸之地”之于社会文明发展的大作用。华亭市山寨乡今年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全面奏响乡村振兴的“冲锋号”。

“以前去城里亲戚家,老羡慕人家白白净净的厕所,现在我们家就有,上厕所‘方便’多了”“臭茅坑,多苍蝇,夏天蚊子多,冬天冻得慌,现在有了卫生厕所,我孙子每次都要去‘小房子’里面方便!”山寨乡参与改厕的李万海诉说着改厕的好处。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据悉,山寨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谋划、制定方案、包村入户、督查指导的方式方法,明确了各村的改厕任务、改建类型、时间安排、标准要求、工作责任、管护机制等,动员全乡干群齐心协力,全面掀起改厕工作热潮,努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风貌革命”提升乡村品质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徜徉在西华镇街道,昔日风格迥异的临街店铺,已被改造成古韵十足的仿古建筑;一幢幢青砖黛瓦、朱牖白墙的店铺, 有着仿青砖的外墙和白色线条勾勒的窗户外沿,不仅美观,而且与整个秦汉古街的风格相统一,既提升乡村品质又惠民。

“新接的暖气就是好,早上一进门店里就暖暖的,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早上还得生炉子,既不方便也不暖和!”西华街道晓红药店的店主高兴地说。现如今,西华街道的店铺里面都接通了暖气,店主们生意都做得红红火火。

据悉,西华镇按照“促商旅融合,建风情小镇”的理念,突出特色、高标准规划,强化服务、全方位配套,整合资源、多渠道筹措,健全机制、严要求管理,全力推进小城镇改造提升,建设特色突出、定位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风情小镇。通过街区风貌改造,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惠,还提升了关山大景区景前区的服务功能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发展承载功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推进全镇旅游产业发展,全面建成“特色旅游名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推荐

平凉市发改委来华亭市调研铁路货运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

11月8日,平凉市发改委主任刘万民带领调研组,来华亭市对宝中铁路和天平铁路网络、货运运力运量以及集配站发送,采煤沉陷...

华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