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心聚力奔小康 平凉市确定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甘肃日报 2018-01-26 03:44 大字

本报记者朱宇鲲通讯员杨定国

近日,平凉市确定了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按照“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发展思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创新突破,提升运筹能力,弥补短板弱项,加快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进程。

强化产业支撑推进脱贫攻坚

平凉市将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25条政策措施,确保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县脱贫摘帽,全市8.15万贫困人口脱贫。

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围绕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区和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对接落实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大力推广“国有化农发公司+合作社+农户”庄浪模式,培育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开发。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专项贷款,用于改造县乡公路。加快贫困村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套完善和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大重特大疾病救助和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力度,兜牢社会保障底线。重视解决非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

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创新扶贫方式,促进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推行劳动力“四个一”培训机制,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加快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农村“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典型示范、能人带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聚焦基础设施破解发展瓶颈

聚焦基础设施短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力实施一批交通、环保、水利、电力项目,夯实发展基础。

聚力推进交通提升建设。组建专门班子,加快推进平凉机场、兰州至天水至平凉动车客运、定平庆高铁前期工作落实,协调推进宝中二线、西平二线前期工作落实。加快平天、彭大、华亭至泾源高速建设,开工建设静庄高速,华崇灵高速3月份开工,平华一级公路试验段基本建成,推进国道312线凤口至平凉段、彬县至华亭、崇信至方堤口等6条国省道建设,升级改造段家官庄至崆峒等3条普通省道,全面建设内外联通的快速通道。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措施,以工业园区(集中区)为主阵地,突出延链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精准招商,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标率。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全程服务、落地奖补制度,强化跟踪落实。开工建设27万台环保节能炉具制造、45万吨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力促光伏铸锭、3万吨铸造件生产线、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及发电等项目落地。

全方位保障项目落地。发挥财政资金和项目投资的撬动作用,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施一批PPP项目。市级财政列支500万元,组建专门工作班子,聘请专业团队策划规划,以PPP模式强力推进市体育运动公园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网上审批。

构建产业体系推进城镇发展

平凉市将紧盯工业发展“六大任务”,依托园区平台和大型企业,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加快构建以煤电化冶为主导,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协调共进的产业体系。

强化工业园区(集中区)平台载体作用。加快推进园区(集中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功能和产业定位,配套完善道路、供电、供水、环保、金融等服务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扩大总量。按照“稳步扩煤、加快转电、突破化工”的思路,高标准编制煤电化冶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华能、中电建、酒钢等企业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围绕煤电化冶延链补链、扩大投资、新上项目。建成赤城煤矿,推进五举煤矿减量置换,邵寨煤矿复工建设,加快唐家河煤矿、华亭电厂二期、陇东电力外送通道、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陇东国家级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同时,紧扣城市发展重点,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节点、重点小城镇为纽带、中心村为基点的城镇体系。

多途径经营运筹城镇。整合城市资源,将热、水、气有形资产和城市品牌、经营权、冠名权等无形资产打包进入融资平台。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场,为加快城市发展聚集资金。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结合易地搬迁和棚户区改造,引导农业人口通过打工、经商、创业向中心城市、县城、重点小城镇转移,就近就地市民化。打破政策壁垒,积极推进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在上学、就医、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加快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强农业转移人口教育培训,转变转移人口生产生活方式,更好地融入城镇发展。

推进全域旅游打造“智慧平凉”

挖掘文化资源,讲好平凉故事,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全景平凉。

加快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产业规划、综合监管职能。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一步到位”原则,加快组建关山大景区管理机构,完善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管委会运行体制,完成崆峒山景区资源评价,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经营管理,促使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走出一条资源集成、开放开发的路子。

在培育旅游新业态方面,突出精品景区、养生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抓建安口陶瓷、界石铺红色圣地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实施乡村旅游“六小工程”,建设专业旅游村7个。推进崆峒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泾川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精心谋划“塑造‘神奇崆峒·养生平凉\’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推介活动,办好平凉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国际崆峒武术节等品牌节会赛事,扩大平凉旅游知名度。

同时,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创新,打造一批面向政府、企业、民众的智慧应用系统,推进智能应用在全市各领域的应用。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优化骨干网络架构,力争城乡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设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行动,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经济新形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改建提升乡镇电商服务站和物流配送服务站20个,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点和物流快递服务点135个,争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国示范市;抓好电商人才引进培养、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和融资渠道拓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打造跨境电商示范基地,力争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9亿元、增长20%。

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民生保障

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并重,抓住关键环节,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发展。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全流程应用,全面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证明和手续,公布审批事项证明清单,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

全方位扩大开放开发。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域开放与交流合作,主动对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培育对外贸易企业和产品品牌,进出口总额增长15%。

在民生保障方面,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推进全民参加社会保险计划,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健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新闻推荐

“煤城瓷都”变身“智慧华亭”

本报兰州讯(记者施秀萍)免费WIFI处处有,公交信息掌上查,拥堵路段早知道,“电子医生”随时看……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华亭县与甘肃广电网络公司携手,投资1.42亿元,历时两年铺设4700公里光缆,让关山脚下的“...

华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