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白三益:一辈子教了一个村

平凉日报 2016-11-17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王建文

一位坚守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32年如一日呆在一个小山村里,教出了全村两代人,他曾经把许多大山里的孩子送到了山外面,自己却将进城机会让给了年轻老师,继续选择坚守在大山深处。

他,就是华亭县神峪乡西沟门小学教师白三益。

白三益感言:“学校就是我的家,看着山里的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这才是我一辈子最欣慰的事情。”他说过,一个称职的园丁,应该时刻守护着他的花园,像爱自己一样爱护花园里的花朵。他从教几十年,独守一隅、以校为家,平时除了忙于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孩子们生活上的事他都会操心,比如给男孩子讲卫生,给生病的学生量体温看病等等……

白三益,1979年在西沟门小学参加工作,随后在其他学校呆过几年,1990年以后,他一直在西沟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曾先后多次获得县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

“我们学校比较偏僻,生活条件艰苦,许多年轻老师最多呆不过5年就走了,但白老师这么多年从无怨言,而且教学兢兢业业,对学生也很有爱心和耐心。”西沟门小学校长王贵平如是说。

2005年,白三益胃疼难忍,被诊断患上了萎缩性胃炎。躺在病床上,折磨他的不仅仅是疾病带来的疼痛,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远离了校园和学生。住院治疗了3个月后,他的病情刚有所好转,便不顾大夫的劝阻,执意办理了出院手续,立即回到了学校继续教学。

“离开了校园和学生,我会寝食难安。每天只要能生活在校园中,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对我来说,比任何药物都更加能治疗身体上的病痛。”白三益说。

回到学校后,他一边输液、吃药,一边坚持给学生上课。由于病痛的折磨,他无法站立上课,只能坐在凳子上给学生们讲解。每节课他随身都必须带着止疼药和一杯水,在胃疼难忍的时候他就让学生做练习,自己赶紧吃药稍作休息。

“白老师身体不好,经常打着吊瓶为我们辅导,上课时也经常讲一会服一次药。我们看着心里都很难受。”白三益曾经带过的学生马军哽咽着说。

从2005年到2013年,白三益曾7次住院,但每次都住不了几天,病情稍微一缓解,他就马上回到学校为学生上课,生怕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课余时间,他经常一边输液,一边给学生辅导功课。他的办公桌、床沿,甚至教室的墙壁上,到处都钉着输液用的钉子。由于害怕耽搁学生上课,他只在周末骑着摩托车到县医院看病、取药。他自己也抽空学习输液和治疗知识,还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扎针输液。

今年12岁的小女孩张淑艳,是白三益的学生,由于家境贫寒、身体虚弱多病,白老师经常带她看病买药,还为她梳洗头发、缝补衣服。白三益说:“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纯朴可爱,我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跟他们相处。”

“白老师可是我们村里的大恩人,他给村里至少两代人都带过课,全村多半年轻人都是白老师的学生,他让许多娃娃都走出了我们这条山沟沟。”60多岁的张红喜老人感慨道。

“我是西沟门村土生土长农民的儿子,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就愿意一辈子教一个村,能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让他们感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将来为社会做更大贡献,这是我一辈子坚持的理想。”白三益微笑着说。

新闻推荐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近日,华亭县工商局组织执法力量对月饼市场开展了专项检查,图为执法人员对临时摊点销售的月饼进行商标以及出厂日期与合格证检查。 史安良摄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近日,华亭县工商局组织执法力量对月饼市场开展了专项检查,图为执法人员对临时摊点销售的月饼进行商标以及出厂日期与合格证检查。史安良摄...

华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