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裕光村的“牛达人”

甘肃经济日报 2016-10-26 00:0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张小兵

陈兵很“土”,是华亭县东华镇裕光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陈兵很“牛”,30刚出头,就办起养牛场,牛存栏达13头,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牛达人”。2013年,31岁的陈兵投资10万元,在穿村而过的一条小河南边选了块“风水宝地”,建起牛棚,买来肉牛,当起了“职业牛倌”。

“村子在山根下,种庄稼的出路不好,村里人大都外出务工,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谈起养牛的初衷,陈兵说,“养牛辛苦归辛苦,但只要把牛养得壮,有销路,那就值了。”他勤勤恳恳,正当他看着牛一天天育肥,盼望出栏时能卖上好价钱时,却正好赶上了牛市场不景气的日子。

“从2013年后半年起,牛市场价格开始不断下滑。”陈兵说,“年初我买进的牛,育肥了大半年,有的卖出的价格比买进时还低,没想到创业之初,就给我来了当头一棒。”

创业之初的挫折并没有让他灰心。陈兵说,“养牛就得有股子牛劲。”靠着这股牛劲,陈兵开始研究如何能最大程度降低养牛成本,他建起饲料池,夏季割来苜蓿草,进行青贮;秋季收来玉米秸秆,全部氨化,这样养殖成本下来了,养殖规模有序扩大,养殖效益也开始上涨。“通过这几年的养牛,我发现养殖户养牛的效益很大一部分都让牛贩子挣去了,因此要想自己挣得多,就要尽量减少牛贩子倒腾这个环节。”陈兵说,这几年来,他减少了频繁买进卖出,坚持自繁自育、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原则,养牛的效益也不断提升。

“钱景”好了,陈兵对养牛也更用心了。为了掌握和做好给牛防病治病这一关,他除了一有空就到当地畜牧部门请教外,还买来养殖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逐渐了解了牛的生长习性、病理常识。每天几点给牛放草料,他都有一个时间表;每次防疫,他都用一个日记本详细记下;牛的每次小毛病,他都精心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年,牛的市场也逐渐回暖,他的养牛事业也越来越顺利。

新闻推荐

扬帆逐梦正当时 —— 华亭县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张小兵阳春三月,走进华亭县工业园区、黎明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县西城区的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人头攒动,处处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大干、早干、快干,沐浴和谐春风...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