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公私合营前后安口陶瓷业的变革

平凉日报 2016-09-09 00:00 大字

□王建刚

华亭县安口陶瓷业历史悠久,宋元时期在全国初具影响,明清时期被誉为的“陇上窑”跻身全国名窑之列。“瓷片做脊罐罐墙,木头柱子顶土房。有钱人家住瓦房,穷苦工人卧坯场。”这首民谣是对解放前安口陶瓷私人手工作坊的真实写照。解放后,陶瓷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951年,华亭县安口陶瓷业主增加到135家,1954年贯彻国家“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采取私营业主自愿申请,省、地、县主管部门批准,资产折价入股的方法,安口陶瓷业进行了公私合营。

新中国成立以来,私营个体生产者在生产工具、技术、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生产经营陶瓷的先进分子——安口杨秉贵等4家陶瓷制造业主和杨天录等4家陶瓷经销商,将生产工具、运输设备及原材料、半成品等折价入股,带头率先进行了资产重组,联合组建建国私营瓷厂,主要以制造碗、碟、瓶、罐细瓷为主,兼做一部分粗瓷,提高了经济效益。1954年公私合营开始,6月25日,确定在厂房和资本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好、销路畅旺、条件成熟,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建国瓷厂进行试点。工作组通过对劳资双方思想教育,资方于1954年8月1日正式提出申请,平凉公署批准公私合营,指派公股代表开始清资定股,资方有职工52人,股东8人,牲畜17头(骡子8头、驴9头),轮盘16个,碾子14个,租用厂房3处,共计平房63间,门市部10间,瓷窑2座。华亭县政府投资1万元修建了厂房15间,购买胶皮马车1辆,添置工作板、架椽等生产工具,修缮了工人住宿用房。平凉专署选派了工作能力强的副厂长和会计,正厂长由资方担任,并制定了建国瓷厂组织章程,于9月30日召开公私合营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厂名为“公私合营安口建国瓷厂”。

公私合营以来,由于政府不断帮助,资方大部分是内行,安口建国瓷厂产销呈上升趋势,生产总值连年创新高,瓷器远销宁夏、青海、河西走廊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工艺技术得到不断提高,送往北京陶瓷陈列馆展览的大红罐,被誉为“天然的野鸡红罐”。之后,该厂于1955年8月并入了王锦山锦兴瓷厂,1956年1月又并入了薛永发等8家联营的益民瓷厂和韩凤禄等5家联营的五星瓷厂及安康仁的私营瓷厂,并入职工142人,资金4.5万元。

1955年2月,朱克义等3家瓷厂联营创办建中瓷厂,12月又并入4户私营瓷厂。1955年1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工业厅同意华亭县安口窑建中瓷厂公私合营。1956年1月,华亭县政府投资3600元,将建中瓷厂、耀长春等私营缸、碗、窑厂7户私营业主资产折价入股,改制为公私合营安口窑建中瓷厂。此时,公私合营运动已进入高潮,安口窑建中瓷厂共并入私营业主31户,工作人员共315人,其中工人270人,公股干部11人,私股职员18人,劳动从业人员16人。固定资产有瓦房60间、土平房674间,瓷窑2个、大台车4辆、细碗轮18盘、粗碗轮31盘、马14匹,骡子61头,驴10头,缸轮子6盘,资金104751元。至此,华亭陶瓷行业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全行业实行了国营或公私合营。

经过公私合营和改制,安口陶瓷业基本上扭转了私营作坊、小厂因生产方式落后、制度不合理而造成的经营颓势,同时企业通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了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新闻推荐

近日,华亭县食药监局以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小作坊、小摊点为重点对象,对中秋节传统食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检,确保群众度过一个欢乐安全的节日。图为执法人员对

近日,华亭县食药监局以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小作坊、小摊点为重点对象,对中秋节传统食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检,确保群众度过一个欢乐安全的节日。图为执法人员对超市现场制售的月饼进...

华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