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警惕身边的网络谣言

平凉日报 2016-07-05 17:44 大字

□本报记者辛亚伟

某月某日开始执行史上最严交规、地暖有辐射、鸭脖子上有淋巴而淋巴有毒……这些网络谣言是否似曾相识?朋友圈是否也曾有人转发相互提醒?这些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空间,很多人本着“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转发一下提醒大家”这样所谓的“好心”进行了转发,殊不知网络谣言就这样被大肆传播。

细看网络谣言的编写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移花接木型,即找来一些富有冲击力的、无关的图片等作为“铁证”,吸引网民眼球;细节取胜型,所述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等描述细致,惟妙惟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绑架官方型,往往编造一些“权威表态”,加上“110已经证实”等字句让人更易相信;情绪渲染型,突出内心的恐惧、焦虑情绪,多涉及公共安全或弱势群体走失信息,博取网民同情;内幕真相型,一些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谣言,常以“真相”、“内幕”等形式出现,提醒亲友注意防范。

网络谣言一旦被贴上“爱心”、“善意”的标签,其传播范围就会增大,很多网友觉得转发的出发点是好的,哪怕信息不实也没有问题。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都对利用网络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辱骂恐吓他人等行为作出了具体的处罚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相关司法解释也很早就明确“诽谤的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500次以上的,就属于情节严重,认定为犯罪。”

我们身边也不乏因传播网络谣言被依法处理的网友。2015年12月,华亭县公安局网监中队民警发现一条信息,内容为“昨天在兰州机场抓获几名犯罪分子,口供说有人出钱让他们来兰州、平凉等地暴乱,大家都小心啊!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不管真假,请转发扩散出去!”这条信息明显就是谣言,但在微信上广范传播,扰乱了公共秩序。经调查,原来是华亭群众王某某等三人看到这一消息后,未经核实就在微信群内传播,最终三人分别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500元罚款。

网络谣言甚嚣尘上,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我们在坚守“七条底线”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认知力和信息鉴别力,掌握一些甄别谣言的基本方法,对于无法确认的信息,应该关注当地官方及主流媒体发布的权威信息,通过权威渠道了解事情的真相,不盲目轻信、传播网络谣言,避免自己成为谣言的“二传手”。

只要我们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文明上网、理性上网,就能使网络谣言失去存在的空间。

新闻推荐

月日华亭县策底镇策底村群众正在修建新房策底镇今年计

...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