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移民村里“钱”途广

平凉日报 2016-07-12 17:43 大字

□本报记者张小兵

距离华亭县山寨乡新庄村中心近3公里的鞍山社,山大沟深、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生活极其不便。

朱雨海家里人口多,种庄稼、喂牲口是仅有的经济来源,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走的土路,九曲十八弯,坡陡弯急坑坑洼洼;住的土坯房,千疮百孔,年久失修破破旧旧;过得穷日子,常年土里刨食还是落不下几个钱,这生活就像井底的青蛙,看不到多大的前途。”说起在山上的日子,朱海雨一肚子心酸。

但从去年开始,幸福来敲门:土坯房消除和移民搬迁项目实施,让朱海雨享受到3万多元的危旧房改造补贴,离开了鞍山社,搬到了新庄村中心,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新屋。“走的水泥路,吃的自来水,商店、学校、卫生室都在家跟前,不但生活方便,而且挣钱的门路也多。”朱海雨说,现在山上只种了一点地,够1年的口粮。腾出来的时间他和家里人在外面的工地和育苗基地务工,1年打4个月零工,最少能挣1.5万元,比以前成天缠在土里刨食强多了。

“我们贫困户还享受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有了资金扶持,村民有种药材的,有搞养殖的,有做生意的,日子一家比一家过得红火。”谈到对未来的憧憬,朱海雨信心满满地说,“山上搬下来,就像青蛙跳出了井底,四处都是前途。”

眼下,朱海雨所在的新庄村中心这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已经搬来30多户村民。新庄村主任王志义介绍,安置点的住房都是统一规划设计的,独门独院的小康屋,房子都是钢门钢窗混凝土圈梁,可以供三代人居住几十年不用翻建。村上还配套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搬来的村民和原来相比,不但物质生活好了,而且文化生活也丰富了。

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上关镇西庄村的村民杨文华最近也搬进了位于镇中心的二层小洋楼:“新房建好后,全家人就从山上搬下来了。这里在镇中心,不仅生活条件好,而且打工、做生意都很方便,只要人勤快、头脑活泛,‘钱\’途比住山上广多了。”

据了解,近年来,华亭县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把消除土坯房、实施移民搬迁作为为民措施的重点实事,累计实施整村推进、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142项,改造消除土坯房3.5万间,建成保障房1604套,改造危旧房8600户,千余户村民“下山入川”,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小康屋,过上了好日子。

新闻推荐

华亭500多户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

...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