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捐桥修路 “反哺”家乡——记第四届“感动平凉人物”兰德明

平凉日报 2016-02-26 18:01 大字

□本报记者辛亚伟

今年76岁的兰德明,是华亭县策底镇大南峪村的一名老党员。

40年前,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南峪群众为解决温饱而奋斗。40年后,他拿出一生的积蓄48万元,为大南峪村修桥、铺路、建广场,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大南峪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785元,是省列贫困村。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支书,兰德明说:“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要想富,先修路。2014年,兰德明和老伴儿商量后,拿出了行医30多年的积蓄,雇车拉运了1000多立方米砂石铺路。他和村“两委”班子入户动员群众,以一个老党员的模范行为带动全村群众义务投工投劳,不到1月就修成了一条3公里的砂石路,逐家逐户铺垫了240多户群众门前的道路。

兰德明还投资10万元,在村头修起了广场和篮球场,添置了乒乓球台。购买服饰、道具,组织年轻人成立了社火队,让群众参与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社火队成立后,年轻人忙于排练、表演,无暇打麻将,还将社火演进了邻村。”大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学说,健康的文化活动带动了良好的“庄风”。

大南峪村周边是山,中间有一条小河流过。平时,村民行走的是土路,走过这条小河后,两脚都沾满了泥巴。遇到大雨,两岸的村民只能“望河兴叹”。路铺好后,兰德明再次慷慨解囊,修建了一座宽6米、长10多米的石拱桥。桥的规划、设计、图纸都是兰德明一手制成。为了确保桥既结实耐用,又美观省料,他白天查看地形,晚上查阅资料,往往一熬就是一宿。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劳,石拱桥终于修成了,兰德明却瘦了10多斤。桥修成后,大南峪村群众将这座石拱桥命名为“明德桥”,并请人撰刻了《明德桥赋》立于桥两侧。

实际上,兰德明的家庭也并不富裕,女儿女婿2015年才盖起了一院砖瓦房。兰德明平日里还要帮儿子在诊所坐堂问诊,老伴也每天在诊所帮忙,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还是十年前的简单装修,沙发、电视、餐桌也都是十年前的旧家具,日子过得也很节俭。当记者问他将一生积蓄都捐给了村里,儿女们有怨言吗?兰德明淡淡地说:“一开始肯定有怨言,但看到我一再坚持,也就习惯了。到后来,家里人也能理解我的心情。当年给村里捐赠篮球架和乒乓球台时,儿女们还给我帮衬了几万元钱。”

兰德明最高兴的事就是***工作的开展。2015年,大南峪村被确定为全县***精准脱贫重点村,以建设乡村旅游名村为定位,建设拦水景观带和小公园,安装水车,改造垂钓鱼塘,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户新建房屋23户112间,硬化道路0.9公里,帮扶单位提供药苗25万株,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

采访结束时,兰德明说:“我只是想为群众服务,做些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新闻推荐

为了维护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知名商标持有人的合法

...

华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