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尚万喜“下山入川”记

平凉日报 2016-01-28 18:05 大字

□本报记者张小兵

1月25日,冬日清晨,天空晴朗。华亭县河西乡河西村西街社“外来户”尚万喜出了屋,来到门前的小广场锻炼身体。“新修的广场平又宽,农村面貌换新颜。”一边跑步,老尚一边说起顺口溜,“如今生活比蜜甜,锻炼身体很关键。”

尚万喜为啥是“外来户”?这话还要从50年前说起。

1966年,尚万喜出生在大山深处的河西乡建构村。与山为伴,以牛为友的生活他一过就是30年。“那时候,四季忙在山坡地里,广种薄收,一年下来还没啥吃。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盘山路,吃的是山泉水,晴天还好些,但一遇到连阴雨,房子漏雨,山路泥泞,泉水浑浊,生活苦不堪言。”说起过去的生活,尚万喜还是满肚子心酸。

1993年,尚万喜走出大山,来到北京、银川等地当起了农民工。这期间,善于吃苦,勤于学习的他学会了泥瓦匠手艺,成了一名“大工子”,也挣了一些钱。

“在外面逛了几年,思想上有所转变,再回到建构村的山沟沟,感觉生活实在太苦太单调了。”尚万喜。“自己在山里生活了半辈子,没念下书,没啥出息,再也不能让娃娃在这山窝窝里受苦受穷了。”1996年,县上有了移民搬迁的新政策,尚万喜第一时间响应,在河西村东街社买了一片基地,盖起了3间砖木结构的新房。

1997年春节前,尚万喜举家下山,乔迁新居。“新年住新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当时我还请人写了一幅对联,‘辞旧岁告别深山旧房、迎新年喜迁平川新居\’。”尚万喜说。

“山上搬下来,行路、吃水、买东西都方便,学校就在跟前,也不用为娃娃上学发愁了,挣钱的门路也多。”“我和媳妇在门跟前打工,一天能挣200多。还能照顾娃娃念书。”

虽然搬下了山,但尚万喜追逐好日子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歇。2014年,河西乡在河西村西街社修建新农村,尚万喜又积极报名。“西街新农村在河西乡中心地段,更热闹繁华。最重要的是房子是乡上统一规划修建,一砖到顶的框架结构,冬暖夏凉,结实耐用。还配套了自来水、硬化路、太阳能路灯、文化广场,生活条件又比以前好多了。”尚万喜乐呵呵地说,“还能享受1万多的补助金,国家的政策确实好。”

2015年7月,一阵阵鞭炮声中,尚万喜二迁新居。如今尚万喜的家,那真是“红砖青瓦马头墙、瓷砖贴面宽又亮”。雪白的墙壁、气派的家具、崭新的电器、富有现代气息的装修,一派新气象。“现在,门口就是柏油路,出门走哪骑上摩托车一阵儿就到了。锅台上就接的自来水,不管晴天雨天,拧开龙头就能吃到水。冬天屋里生上炉火,一进门暖融融的,生活和在山上相比,真是翻天覆地呀。”“如今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过春节的时候,我要在新房上写上‘住新居万年谢党恩、居福地一派新气象\’的对联,表达对党的好政策的感激。”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华亭县把消除土坯房,实施移民搬迁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累计实施整村推进、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142项,改造消除土坯房3.5万间,消除面达到90%,千余户像尚万喜一样的村民“下山入川”,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小康屋,过上了好日子。

新闻推荐

市领导督查冬春森林防火工作

...

华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