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砚峡生态移民的新生活

平凉日报 2015-10-24 18:17 大字

□本报记者刘英娜

华亭县策底镇麻池社区,集中安置了砚峡乡麻池、东沟、韩河等村的280多户群众,这些通过采矿塌陷区移民搬迁来的“外乡人”在新社区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出门就要爬山,吃水全靠人担,下雨天一步一滑,孩子上学最远的要走十几里路,想吃用个啥拿着钱都没处买。”麻池村村民苏孙祥告诉记者,以前的居住条件不好,特别是采矿塌陷越来越严重后,自己房子成了危房,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当地群众想赶快搬迁的愿望非常迫切。

2010年,苏孙祥一家终于搬进了新的社区居住,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硬化路,通上了自来水,孩子上学出门三分钟就到,社区有文化广场,有健身器材,有路灯有垃圾收集车,绿化也搞得不错,完完全全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以前难得跟一次集,现在天天都像在过节”,苏孙祥笑着说,他现在跑运输,妻子何让英开着百货门市部,两个孩子读书很有出息,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像苏孙祥一样,砚峡乡的采矿塌陷区搬迁群众已有1018户4318人,他们分别在华亭县城的四个小区和两个乡镇的集中安置区居住。对于进城入镇的村民,乡上统筹城区商贸集群等“三产”资源为群众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岗位1800个,实现户均1.5人就业。

群众的居住和生活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置,塌陷区治理和撂荒耕地复耕工作,及土地经营主体缺位等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砚峡乡副乡长石爱军告诉记者,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乡上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综合改革和经济转型发展上,将群众搬迁遗留的7000余亩撂荒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按照“宜林则林、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思路,不断创新产业规模化经营模式,有效解决塌陷治理、撂荒地综合开发和城镇化后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缺位三难问题。

在好政策的支持下,原先做过煤炭运输生意的屈喜平决定转型,2008年,他承包了景家湾村一片林地,建起了林下生态养鸡场。目前,屈喜平的鸡场已经初具规模,资产达到120万,“我的这些‘溜达鸡\’肉质佳、口感好、味道鲜,很受市场欢迎”,看着一只只在林子里悠闲觅食的枣红色土鸡,屈喜平笑眯眯地说,今年打算办一个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把塌陷区这块地利用好,让周边的群众都能发家致富。

目前,砚峡乡已建成集“塌陷治理-生态养殖-苗木繁育-果药套种-饲草种植”于一体,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余亩的山塬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并进,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平凉市6户企业获得稳岗补贴71.52万元

...

华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