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学习理念 塑造砚峡新贤——华亭县砚峡乡“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干部教育管理特色做法纪实

平凉日报 2015-04-22 18:37 大字

□本报记者柳娜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华亭县砚峡乡因勤学之风,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

面对城镇化快速推进,干部年轻化、农民市民化等新形势,该乡积极创新、大胆实践,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白天“走干讲”服务群众,晚上“读写想”提升自我,并创办了《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内部交流月刊(以下简称《交流月刊》,为干部职工交流“走干讲”的体会和“读与想”心得搭建了平台。如今,这本交流月刊已成为全乡干部群众分享读书体会、交流学习心得、碰撞思想火花的开放空间;成为传播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传承乡村文明的重要窗口;成为引领砚峡发展、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

“走干讲、读写想”,学习力在释放

“‘走干讲\’是把脉‘三农\’、服务‘三农\’、树立形象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对大学生村官素质能力的直接考量。而‘读写想\’则是‘走干讲\’的活力源泉。”在《“走干讲”与“读写想”的关系辨析》文章里面,砚峡乡干部、《交流月刊》编委会成员庄众写下他的思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必须把学习载体创新作为推进之力,深入之器。砚峡乡从乡、村(社区)干部群众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基层干部白天深入一线“走干讲”服务群众,晚上回到机关“读写想”提升自我。

砚峡乡组织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厂矿企业,和群众面对面交流,直面群众诉求,寻求解决方法。去年以来,为土桥、曹家沟和韩河三个贫困村分配兴砚御苑门面房709平方米,扶持村集体种植药材500亩,育苗100亩,为11户贫困户发放药苗16万株,一举消除了“空壳村”,实现了***。为解决塌陷区群众的安居问题,乡上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先后建成集中安置区6个,1018户4318人进城入镇居住,过上了城市生活。配套设施是关键,乡上改制成立华砚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供热站点5个,供热面积158万平方米,惠及16186户居民、83户企事业单位,连续两年为城市低保户、下岗职工及重度伤残人员减免暖气费80余万元。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群众积极性参与不高,干部们走村入户讲解优惠政策,当群众听到在落实好县上1.25万元奖励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对没有享受过搬迁优惠政策的群众每户再补助3万元的政策后,建设新家园的热情高涨,土坯房消除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在“走干讲”中积累经验、在“读写想”中静心思考,这些思考凝成文字,发表在砚峡乡2014年4月创刊的《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内部交流月刊上。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内部交流月刊编委会由砚峡乡党委干部职工组成。瞄准时代发展最前沿,月刊设置了时政要论、工作动态、干部论坛、标兵引领、核心价值观、村官视野、行知农村、工作指导、阅读思考、生活杂谈、文化交流等栏目。为鼓励大家投稿,砚峡制定了《征稿奖励办法》,筹资3万元奖励投稿。同时,建立“美文评选”机制,在《交流月刊》每期投稿中评选出精品美文,并请作者在全乡干部职工学习大会上与大家分享创作的心路历程。“在创办之初,我们还有点担心稿源不足,没有想到进展很顺利,得到了众多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很快就收到100余篇作品。”《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编委会副主任、砚峡乡乡长程晨说。

引领这股学习风气的,缘自砚峡党委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主要领导的《当好落实主体责任的“领头雁”》等一篇篇心得体会一经刊出引发了广泛好评,这些透着真情,透着使命感的文字使干部群众深受触动。从“领导投稿”到“全员投稿”,全乡干部群众掀起了空前的学习热潮,在扎实走干讲、认真读写的基础上,静心反思得失、撰写调研报告、总结经验教训,谋划创新思路。“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一种历史责任、一种内在需求、一种终生使命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培育“能人乡贤”,正能量得绽放

该乡通过《交流月刊》赋予“乡贤”新的内涵,并引导这些干部从学刊、用刊入手,鼓励他们认真学习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的先进事迹,促进了干部的快速成熟成长,培育了“新乡贤”。

砚峡乡城区联合党支部书记张晓明是大家公认的“能人”,无论是抓经济还是搞管理都是行家里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能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却是“不怕飞机大炮、就怕总结报告”。当《交流月刊》第八期刊登了他的诗歌《党啊!人民幸福不忘您——记砚峡社区六十年变迁》之后,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以往只能“冲锋陷阵”不会“舞文弄墨”的“能人”。张晓明说:“我年轻的时候非常爱好写作,只是当时生活压力大,没机会也没条件满足这个爱好。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又开始试着重拾写作爱好,有些稿子已经写了七八年了,就是没敢投稿,《交流月刊》创办后,我写作热情的来了。”在《交流月刊》的启发下,张晓明倡导社区干部编写了《砚峡社区志》,激发社区居民思乡、爱乡之情。

砚峡乡干部王丽娟在校期间学的是金融专业,到乡镇工作后很不适应,在该乡“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机制培养下,短短一年时间,她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干部,并且成为《交流月刊》的撰稿主力之一,还被评为该乡2014年度的“学习标兵”。

大学生村官王君祺刚到该乡时,面对闭塞的环境、枯燥的工作、单调的生活,曾一度很迷茫,甚至想当“逃兵”。乡上创办了《交流月刊》,他带着试一试的心情写了《离愁》和《我的第二故乡》两篇文稿,直抒心路历程,反映自己当大学生村官以来从开始的各种不适应到最后扎根基层,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故事。文章在《交流月刊》刊登后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广泛好评,也激发了他把异乡当故乡,认真学习、埋头苦干的激情。现在的他不但业务能力过硬,还是《交流月刊》的兼职编辑之一。

通过持之以恒的“走干讲、读写想”,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主体的“新乡贤”素质修养不断提高,一批踏上讲台能上课、深入群众能指导的“新乡贤”脱颖而出,他们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砚峡还以《交流月刊》为载体,把乡史、乡贤文化宣传推介作为重点,让乡贤游子通过这个“窗口”重温家乡历史、民俗文化,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汇聚天南地北的砚峡人,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

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力获激发

只有把理论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把理清思路、撰写文章与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换来砚峡的“真提升、真创新、真发展”,才能成就勇于担当的“新乡贤”。

城镇化率达到到90%的砚峡乡,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农民转市民”后服务、管理、办事难的问题。让进城的群众服务有人管、事情有人办,该乡动员广大干部在“走干讲”中调研了解情况,在“读写想”中探索新思路。终于探索出了在城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按照统一党员教育管理、统一教育培训群众、统一提供就业服务、统一加强社会管理的“四统一”思路,成立城区联合党支部,形成了城乡一体化服务型党组织体系建设新思路。同时,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在乡级层面将政务和事务分设,乡政府机关只保留行政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职能,对民政办、计生办、综治办、财政所等8类54项服务性业务全部划转设在城区的乡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全面推行社区便民服务大厅“183”温情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三难”的问题,探索了新形势下的党建新机制。

学以致用,让振兴发展来检验学习的成效,不仅让许多党员干部尝到了甜头,也让更多的群众看到了希望。针对群众进城后耕地撂荒的问题,乡上创新确立土地经营主体,组建成立麻池农场、东沟农场,招商建办农业龙头企业3个,建成了砚策路万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带,规模化经营土地有效破解了塌陷治理、撂荒地综合开发和城镇化后农村土地经营主体缺位三大问题。今年该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中兴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兴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4个,至目前该示范带共进驻龙头企业9个,流转土地6000多亩,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实现了借力发展。

“人的潜能都是‘逼\’出来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机制能最大限度的发掘干部的潜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我们希望用‘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这种工作学习理念来培养锻炼干部,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砚峡乡党委书记王安隆说。

“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砚峡“新乡贤”着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锤炼党性品格、成就一流业绩。如今,阵阵清新的学风在砚峡荡漾开来。

新闻推荐

华亭:大项目促进新跨越——华亭县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纪实

...

华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