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项目潮涌逐浪高

平凉日报 2014-10-11 07:53 大字

□本报记者杜发强

金秋,泾河两岸硕果累累,有“陇上旱码头”之称的平凉市,项目时刻保持着全速奔跑的“热度”和“速度”——

无论是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企业密集的工业园区(集中区),还是日新月异的中心城区和县城腹地,一个个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项目,气势宏伟,气场强劲,发展后劲十足。

今年,平凉市按照全省“3341”项目工程总体部署,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以实施能源开发、现代农业“五个百万”增收、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道路畅通、陇东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水土资源开发治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生态屏障建设“十大工程”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为保障,全力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项目牵动

垒起经济发展新高地

在平凉,“项目”一词已成人们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各级各部门领导带头抓项目,全市上下形成了经济工作以抓项目为重点、方方面面为抓项目创造条件、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氛围。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平凉,大多需要中央投资,项目从哪里来?

仔细梳理,平凉人眼前一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实施“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决策部署,都为平凉突破“瓶颈”制约、增强发展后劲带来了难得机遇。

从学习理解政策中把方向、寻突破,从潜心挖掘政策中找项目、谋项目。平凉市紧紧抓住和综合运用这些重大机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深入研究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的各类投资政策,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对一系列支持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对接,在综合分析市情实际和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培育壮大区域首位产业发展,论证提出了支撑平凉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建立了“3341”项目工程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动态储备库,目前共储备各类项目2286项,投资总额达5108亿元,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实施“十大工程”,是平凉市贯彻落实全省“3341”项目工程的有效载体,是“十二五”期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培育平凉首位产业的重要支撑。

今年,平凉市继续把集中实施“十大工程”作为落实省上“3341”项目工程的重要载体,按照动态更新的原则,对今年确定实施的各类重大项目,精心筛选,整合打包,纳入“十大工程”之中,以此为抓手,努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云集,非一时一日之功。每一个项目成功落地的背后,都凝聚着全市上下奋发赶超的精气神。平凉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实施“3341”项目工程的有力抓手,各级领导要亲力亲为,带头走出去对接项目,确保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领导带头,联系大企业,主攻大项目,重点采取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方式,积极洽谈签约项目,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19项,总投资1266.31亿元。

为加快全市“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签发“任务状”,列出“时间表”,建立了市级领导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的领导机制,细化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确保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对“3341”项目工程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和列入全市“十大工程”的197个省市列重大项目,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调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987个,比上年增加112个,完成投资392.9亿元,增长23.8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94.11%。列入“十大工程”的197个省市列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68个,完成投资155.9亿元。

经济发展需要项目的支撑,项目建设需要资金的保障。平凉市创新投融资机制,围绕破解融资难问题,先后组建成立了惠民投资公司、泓源工业投资公司、崆峒山旅游集团、市投资发展公司、平凉市交通运输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今年5家投融资公司至目前共争取银行授信26.8亿元,完成融资11.57亿元。

转型升级

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城市化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的动力、社会文明化的灵魂。

平凉富煤产煤,这是平凉的优势。市上确定煤电化工产业为区域首位产业之一,着眼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大项目引领,全力推进煤电化、煤电冶、煤电材一体化发展。

围绕陇东能源基地建设,编制完善发展规划,加大项目实施力度,着力打造千亿级煤电化冶产业集群。目前,《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获得国家正式批复,邵寨、五举、赤城等煤矿项目,20万吨聚丙烯、甲醇等煤化工项目,以及天纤棉业、庆华陶瓷、海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扎实推进,甲醇汽车试点项目已通过工信部专家评审,光伏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完善了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以煤电化为主导,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和新能源、新材料、纺织业梯次推进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平凉煤电独大,这也是平凉的困境。在对平凉的发展之路不断思考、整合、提升、深化、创新过程中,平凉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平凉要发展,就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构建以煤电化为主导,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纺织和新型建材业梯次推进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

转型升级,除了积极延伸传统产业链条外,还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今年8月,平凉工业园区,半导体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新型隔热产业的一项空白。

华亭县有上千年的厚重陶瓷历史文化积淀,如今陶瓷文化被赋予了现代化生产的活力。庆华公司陶瓷生产线一期项目投产后生产出的西瓦畅销宁夏、青海、陕西及周边县区市场,二期项目目前建设正酣。项目整体建成后,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由依靠资源开采、初级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煤电产业一枝独秀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低效、高耗能向集约、高效、低碳循环发展转变,平凉正大步迈上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增效

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嬗变

“三农”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牛、果产业是平凉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平凉养牛历史悠久,“平凉红牛”闻名遐迩。平凉又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平凉金果”漂洋过海远销他乡异国。但在当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依靠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技术条件,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平凉决策层形成这样一种共识。

在平凉田间地头走一走,你会发现,这里养牛有大企业,种果有大企业,种菜还是有大企业。平凉先后引进秦宝、海升、东都、中行世融等大企业大集团,把工业管理理念、组织方式、营销手段和科学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一个个农业龙头企业在平凉落地开花,推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国际化和标准化方向嬗变,催生出一条条相关产业链的形成。

用现代化理念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如今,现代农业“五个百万”增收工程,即百万吨粮食丰产、百万吨蔬菜保障、百万头肉牛增效、百万亩果园提质、百万亩马铃薯增产,成了平凉农民致富路上的“聚宝盆”。

按照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要求,平凉市引进建设了4家投资过亿元的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场、陇东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以及秦宝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工建设规模化养牛小区53个,冻配改良肉牛11.85万头,牛饲养量、出栏量达到106.5万头和29.9万头;新植苹果22万亩,累计突破239万亩,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2亩;以日光温室、拱棚为主的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54.21万亩,脱毒种薯应用面积达到百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农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民生为基

以项目成果普惠民生

如果说,工业项目和农业项目增添了平凉的发展后劲,城镇建设项目、民生项目的实施,则正在夯实着平凉发展的基础,让平凉经济更具活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平凉市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

着眼建设甘肃东部门户城市,按照“一中心两园区”的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组织实施中心城市“六提升四配套”工程60个市政项目,完成投资51.55亿元。东湖路改造建成通车,东大门改造二期、柳湖路东拓、双桥路北拓南延、青年路建设等重大路桥工程全面建成,东西出口全部畅通,城区环形道路初步形成;人行道铺装、解放路改造提升、雨水系统改扩建、城区道路绿化提升、虎山公园建设等重要节点改造和绿化美化工程全面竣工,绿地公园二期、泾河南岸和崆峒大道景观带改造提升进展顺利,持续推进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年内集中供热面积可达到800万平方米。

轰轰烈烈的项目建设不仅让平凉人看好城市发展的未来,也不断改善着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着群众的生活质量。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建设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年是棚户区改造任务最大的一年,其中棚户区改造2729户,投资规模和改造户数创历年之最。目前各片区棚改工作进展良好,一些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棚户区,已经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代替。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平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下大力气抓好各项民生工程,实施学前教育、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31个50.5万平方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今年开工新建保障性住房8665套,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263亿户,全面启动中心城市学校布局调整,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工建设。

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一个个“十大”工程实施,必将引导平凉走向富民强市的明天;项目带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平凉这片热土充满了发展的后劲和希望。

新闻推荐

“生态鸡”圆了“致富梦”

...

华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项目潮涌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