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基层支部书记的“群众观”

平凉日报 2014-05-13 19:18 大字

□李晓鹏

在华亭,张万祥是个名人。他用诚恳敦厚和果敢坚毅为河西群众带来了“万千祥瑞”。

他也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却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践行着为民富民的“群众观”。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县先进工作者”、“华亭县十佳村支书”等众多荣誉面前,他淡然处之,没有停歇,他说,“我尽力干了群众最需要的事”。

2008年,作为华亭县第一批万元年薪公选异地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张万祥背着铺盖卷来到了河西乡杨庄村,面对一个典型的省列贫困村,他了解到,该村402户中,贫困户占总户数的28%,有111户442人,人均纯收入还不到1100元。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增收渠道狭窄,造就了这里农民的贫穷。

怎么办?张万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把全村经济搞上去、让家家户户富起来,大家才会信任他,村里才会有更大发展。他白天下地探农情,晚上入户听民心,经过调研,最终确定了“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发展思路。当工作开展时,就有人说,“我们这么多年都没多大变化,就靠你种点药材能致富?”。可张万祥没有放弃,在他的坚持和引导下,村上种植中药材100亩,当年产量达到300余吨,种药户人均增收500多元。尝到了甜头的农民种药积极性被彻底调动了起来,药材规模越来越大。他又将心思放在品种改良和技术服务上,药地里到处都是他忙碌的身影。如今,村上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280亩,还培育出了5亩以上种药大户36户,贩运户5户,中药材年产量达到500余吨,年产值300多万元。从药材产业中获利建起新房的村民张吉胜说:“我种了2亩多独活和一些刺胡麻、川芎,每年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要不是老张坚持让我们种药,我现在恐怕还是守着烂房子凑合过日子呢。”

张万祥发现,路是困扰杨庄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他到来之前,还是个没有一平方米水泥路的村庄。说了算,定了办。张万祥积极争取,实施了道路硬化项目。期间,他和群众同吃、同干,日夜坚守施工现场。终于,硬化了5公里村主干道路,修整了7条12公里产业路,还修起了1座大桥。

在张万祥的努力和带领下,杨庄村70%以上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98%以上参加了新农合、新农保参保。他组织修建了融村级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乡村文化站(室)、农家书屋等为一体的村部。如今的杨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门口绿树成荫,整洁亮丽,农民像住进了小别墅,妇女们在新广场翩翩起舞,孩童们追逐嬉笑的声音四处萦绕。村民们说:“我们的日子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登高节节甜’。”

张万祥以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目标,在组织、队伍、活动、制度、保障上做文章,村级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有个习惯,就是随时将全村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记在随身总带笔记本的上。如今,这个本本载满了浓厚的群众情节。据此,他组织实施了“1+1”帮扶解困活动,确定“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贩运大户、一个种植大户帮扶一户贫困群众”,在全村建起帮扶对子20个。他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凡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小事都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尤其在民主理财上,坚持及时向村民公开财务。群众心里有杠枰,张万祥的公道、正派和无私奉献,赢得了民心,村里安排的各项工作一呼百应,再难的事,只要有张万祥在就没有办不成的。

2010年底,当他万元年薪村支书三年任满时,杨庄村100多名群众联名给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写信请求张万祥同志留任。群众被他的忠诚所打动,他被群众的真诚所感动。经过组织和群众的挽留,他选择了继续留任。

2013年,张万祥被组织调任为华亭县山寨乡西街村任支部书记。在西街村,他提出了旧村改造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民生等项目,让群众吃的好,住的好,有健康的娱乐活动,这就是我的梦想!”张万祥说。

新闻推荐

今年华亭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

...

华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