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周“父甲”铜觚“癸父”铜爵

甘肃日报 2016-11-08 00:00 大字

西周“父甲”铜觚“癸父”铜爵

西周父甲铜觚

西周癸父铜爵

“父甲”铜觚“癸父”铜爵

时 代:西周

地 点:崇信县

珍藏单位:崇信县博物馆

1981年8月,崇信县九功乡于家湾村群众在修庄基时发现一座古墓葬,出土铜器、玉器各2件,以及若干蚌饰和贝币等。这批器物系群众挖窑洞时发现,出土情况不详,据了解器物是在距地表8米多的深处挖出,同时出土的还有人头骨、兽骨等物和板灰遗迹,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墓葬。

墓葬出土的“父甲”铜觚,通高22.2、口径13.5、底径8.5厘米。喇叭口,尖唇,下收细颈,鼓腹,小喇叭形圈足。圈足内壁铸有“册□册父甲”五字铭文。腹部上下各饰两道凸弦纹,之间浮雕两组饕餮纹,衬以云雷纹。1996年9月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墓葬出土的“癸父”铜爵,通高21.5厘米、流至尾长17.5厘米。半圆槽状长流,三角形短尾,口沿略撇,流根沿上分立二伞状柱;深腹,腹一侧置半环耳,圜底;腹下置三棱锥状长撇足。柱头表面饰阴刻弦纹两道,夹卷云纹;鋬上浮雕牛头饰,口沿下饰大小7组叶尖向上蕉叶纹,腹部有三个距离扉棱,浅浮雕二组兽面纹,云雷纹衬地。耳鋬下阴刻“囗癸父”三字。1996年9月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据文献记载,周人的发祥地和早期活动的地方都在泾渭二水流域。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先周遗存是略早于太王时期的陕西长武县碾子坡遗址、武功县郑家坡遗址和岸底遗址,扶风县北吕周人墓地、甘肃崇信县于家湾周人墓地和香山寺墓地、九功塬子遗址等。其中于家湾墓地是甘肃省目前发现时代最早、埋葬人数最多的周文化墓群。为了进一步研究陇东地区先周文化的发展历史,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2、1984、1986年先后三次在于家湾墓地发掘了一批先周和西周墓葬,数量达百余座。其中最大的墓葬有12平方米,小的不足2平方米,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周围有生土和熟土二层台,有的还有腰坑和殉葬奴隶以及马坑等。出土铜器有鼎、簋、觚、爵、觯、钺、戈、弓形器、镞、泡、铃等,陶器有鬲、罐、卣、纺轮以及大量的玉饰、蚌饰和海贝等。墓地内98%的墓葬为早期被盗,中型以上的墓葬盗洞多达4-6个。在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小墓内,清理出土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一鼎二簋。于家湾墓地从先周到西周早、中期,互相衔连而又有早晚之分,说明从早周古公亶父迁岐之后,此地依旧是周人在西北的一个重要聚落之地,迁岐后先周族势力的中心势力南移。在北方依旧存在着周人与各小方国之间已有的松散型联盟关系,大概到文王时,周正式确立了盟主地位。墓地埋葬人数众多,则说明了这一点。崇信县于家湾墓地、香山寺墓地发现的先周文化遗存,足以证明泾水上游的支流——汭河流域曾经是周人的居住和活动之地。

(文、图提供者:崇信县博物馆陶荣)

新闻推荐

崇信“六字诀”念好蔬菜产业经

本报崇信讯近年来,崇信县依托全市实施百万吨蔬菜保障工程和泾汭河川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创新经营机制,建成日光温室1483座1626亩、蔬菜拱棚2.2万座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

崇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崇信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