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行走在平凉文化大地上

平凉日报 2016-07-14 17:43 大字

□王韶华

我一直在做着努力,阐述平凉和她的文化——崆峒之伟,“泾流之大”,洋洋洒洒于“天下之美”。

雨果说:人是有两个焦点的椭圆形,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我们行走在平凉,关山含翠,回山流芳,太统凝烟,云崖带雨;到成纪寻根,崆峒问道,灵台觅古,大云寺揭开舍利幽秘……一路且游且乐,且行且歌,观赏无边的锦绣景象,吸纳不尽的灵慧气致——

[1]从大地湾北拐,百里之外就是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猛然感到古城气息,断壁颓垣呈长方形,东南已被河水冲毁,西北尚残留二三百米高的城墙,厚约十几米。专家讲,附近出土大量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的粗纹陶片。城北城南,发现过枯井,以及诸多朝代的铜、玉、漆、陶器和钱币。你的脚尖踏入8000年前,千古人皇伏羲授民“结绳网”,捕鱼狩猎,“化蚕桑为绵帛”,开始躬身种黍。而且“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从这里延伸华夏文明的根脉。

葫芦河畔站起一个汉代飞将军李广,老百姓有口皆碑,记住这个喝成纪水,沐成纪阳光,从小就善骑能射的儿子,挥一柄长剑,骑一匹烈马,斩将夺关,抗击匈奴,威撼边陲。名为赵为卿的少年赴考进京,闲游寻胜误入皇宫,进入御书房,展纸挥笔。乾隆到来,睹他书法,连声称好。问及姓名故籍,并未加罪,在赵为卿手掌大书——“赦”字,命他举手出宫。到了同治年间,左宗棠西征,驻军静宁,至灵官殿前,见到了赵为卿榜书,拱手称赞,吩咐左右,“在此切勿胡来,静宁乃文化之地。”民国三十年,于右任视察河西后,专程到静宁访亲。他言“陕为吾父,甘为吾母”,连住多日,为乡老挥毫,留下珍贵的百多幅墨迹,虽几经浩劫但至今为人们所珍藏。

上世纪三十年代,静宁迎来中国革命的队伍。1935年8月13日凌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抵达静宁西南的王家堡子。10月3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静宁,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当晚宿营界石铺,红军三大主力在静宁与会宁交界处汇合,在这里长征胜利大会师,揭开了革命历史的新篇章。今天的静宁,三月苹果花香飘拂山上川道,九月甘美的果子饮誉海内外,古成纪日新月异地焕发小康社会的福祉。

[2]黄土高原屋脊六盘山的东面支脉,就是美丽神奇秀的崆峒山,《尔雅》解释它在北斗斗柄的正下方,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林海浩瀚,洞窟相连,琳宫梵刹以及众多的碑碣石刻,砖塔摩崖,奇洞石室,永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穷魅力。人文始祖黄帝在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庄子写过,《史记》有过记载,帝王、文人、僧侣和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登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诗文、典故与古迹。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文明。守道者没有像那些异邦他地在城市高垒寺院,赫赫然于万言经典,而躲进穷乡僻壤,把圣理玄妙寄托于山水之间。崆峒便是北中国的圣点。清代谭嗣同登临观述:“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下山看了柳湖,去泾州途中,写道:“春风送客出湖亭,官道迢遥接杳冥。百里平原经雨绿,两行高柳束天青。蛙声鸟语随鞭影,水态山容足性灵。为访瑶池歌舞地,飘零黄竹不堪听。”这里暗指20年前,大将左宗棠率湘军征战而来,上崆峒而赞叹“高平之山,孕兹奇景”,后修缮柳湖,栽植柳树。随之挥师西去,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掀开春风浩荡的西北开发史。

大数据时代2014年“五一”,故宫、九寨沟和崆峒山名列全国旅游人气指数之最,人们千里迢迢来登临崆峒,为的是什么?有人答:出自内心的呼唤,观赏黄土地峻美奇异的风光,领略这道教最早的发祥地。用百姓话说,走一遭山好神灵的地方。当今,人们愈来愈处在人性与物化矛盾的冲击之中,有着急切的生命祈求。登上“天梯”问“至道”,其问题核心所在:一是“抱神以静,行将至正”;二是“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从而找到一方高地,一方净土,一片憩息灵魂的绿洲,享受旷世的灵山天籁,空谷清音,获得空无虚静的了悟和美的享受。

[3]泾川回中山,位于西王母古国回地的中部,这里便称回中。《山海经·大荒西经》记录:“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西王母是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处在蛮荒的西部地域,泾川自然在他们活动范围之中了。《穆天子内传》说,周穆王西征戎狄,曾会见过西王母,传颂民族和好的故事。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唐文宗开成三年,在泾州节度使府做幕僚写诗说:“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王母宫建于西汉元封年间,有记载西王母宴请或者幽会于武帝。王母宫山上草木成荫,一片蓊郁。传说在宫山西侧瑶池,西王母每年都设“蟠桃会”,故山上苍松翠柏之外,还有众多桃树,春开灼灼红花如火,夏熟蜜桃香飘千里,绚烂若锦,人们陶醉于美景之中。西王母将美送给天下人。百姓称为王母娘娘。她就是胸怀大爱的母亲神。

上世纪六十年代,泾川水泉寺村出土了14颗佛祖舍利,隋代佛舍利塔诏文记载,武则天以硫璃瓶盛装,配以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埋入地宫,以此为基础建大云寺。2013年初春,又发现了佛舍利地宫,珍藏历代高僧舍利两千余枚,成为丝路考古的重要事件。早在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甘肃有了遥相呼应的两座佛教名城,一是西出阳关的敦煌,一是东望长安的南石窟和百里石窟长廊,泾河两岸密布512眼大小石窟,壮观非凡。美国学者兰登·华尔纳见之惊呼:“它可以与这一时期的任何作品相媲美”。北京大学教授陈万里考察,“狂奔就之,果极精品。”到泾川来,亲历“千年一现”佛文化传奇故事。

[4]灵台,有一个周文王祭天抚民的“灵台”,西周姬昌率军灭了密须国,凯旋于达溪河畔,修筑了个土台,上有石碑,让为国捐躯者,为天下殉难之士的灵魂永驻其中。几千年过去,灵台几经毁坏几经修复。而今高三层拔地而起的楼殿庙结合的“灵台”,背靠荆山,面临蒲溪交汇的大河,远瞻灵凤之地,松柏掩映,饶有丰姿。内有文王雕像,古今碑文题词、文物书籍等,它为西周文化的载体,久已成为人们精神的象征,心灵的寄托。日临熹微,晚浴霞光,偶尔之夜便有七彩佛光闪烁,曾逢白鹤栖翅。远近遐迩有名,登灵台者络绎不绝,站在台上,心灵爱抚远天近地,精神在升华,胸怀变得宽阔了,拥抱过去与未来。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选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牛氏不但有传世大著,而且是唐八朝宰相、节度使,出使留候,一生居官,方正敢言,清廉爱民,为人“忠厚仁恕,庄重敬慎”。晚年他回到故里,就在“灵台”对面的南寺洼山坡上修了几间房住下来,落叶归根,心灵更接近于“灵台”。

灵台东侧的麦摞山麓下,有个小丘,叫书台山,西晋著名人物皇甫谧在这里著述。朝廷多次招征都未应,他写下《让征聘书》《玄守论》和《释劝论》,表现了自己安心养性,居贫乐道的志向和理想。42岁患了重疾,仍抱病著述《针灸甲乙经》,列为我国和国际针灸的必读基础教材,影响深远。我言“灵台”是契点,激发人们内省,启迪灵智,提升人格,以至美的精神世界。

[5]到了崇信县城,向北行二里许,山上有泉,泉旁有寺,便是龙泉寺。这里山很有特色,串连着宝珠般的贯珠泉、浓露泉、月牙泉、洗眼泉、灵湫泉、勺泉等,诸泉汇于狮子湫,“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喷银抛珠,随风飘洒,多像一幅幽逸淡雅的山水画从高处挂下来,这些画面是莲台晓日,高台秋风,古柏龙蟠,灵沼鱼化,瀑珠听雨,双桥步月,湫池霜雨、芮谷烟雾八大胜景连缀而成的。

《西游记》描述,泾河龙王降雨误了时辰,“犯了天条”,被唐丞相魏征梦中所斩,它不愿死去,入夜就在唐太宗御寝呼冤,李世民只好传旨给泾水龙王重新安个羊头,泾水龙王在黄土塬上颠扑嚎叫。崇信地方土地爷是个大发慈悲老人,就收留了他。泾水龙王就俯身山崖,化作一棵古柏,日夜流下辛酸的泪水。而今还蜿蜒于峭壁,树身扁平,枝干弯曲,鳞甲森然,爪若动,须欲伸,大有破壁飞腾之势。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支根和毛根暴露在外,那疏密有致的枝叶,栩栩如生的“龙头”“须眉”,生机盎然。山崖嶙峋突兀,激荡涌流泉水,恍若从龙口迸泻而出。一汪碧流,几千年了,沧海桑田,但龙在,泉在,滋润着近近远远。“远方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龙泉寺是一把玉壶,龙泉是一片冰心。凡到这里来的人,都有一番好心境,心静如水,心洁如泉。然铜城乡关河村有一棵古槐,专家测定树龄为3200多年,百仞巨木,千古常青,可识生命真实大写意。

有座武康王庙,纪念“德被民生”的李元谅,他从安息(今伊朗)而来,成为将军,屡建战绩,后被加封为陇右节度使,驻守良原,新筑崇信城,垦芟撩莽,开辟良田,耕种栗菽,栽植树木,疏浚河水。至今还引水用的“康王井”,就是他那时开凿的。他死后葬于城西的高坡上,魂在龙泉。以后还有知县来这里,以他为楷模立志造福,几个死后埋在他的足下,这是一种“尊崇信任”的心性精神。

[6]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和几个文友登上皇甫山巅,天蓝蓝地高,风徐徐地来,真叫人心旷神怡。举目向西,一尊青碧的形体翩然,多美哟,肩头裹红霞的披风,眉黛是绿树的摇曳,那圆月脸庞明净开朗,莞尔而笑,分外妖娆。她矜持地伫立于宽阔的山川流水之滨,显得娉婷风致。

她就是三仙姑,从天上来的神女,要在陇山创造奇迹,把手里花篮抛下,成了关山。纤纤手臂力挽朝那、双峰、三乡的山系,拉在一起,把策底、砚峡、南油、北油、南川和神峪的河流堵住,形成一个九海之地。三仙姑爱上了这个地方,叫伴她而来的双凤,将乌金宝贝倒入地下。从此,这里地底有煤海,地上有了“仙姑独尊”与“双峰叠翠”的景观。

在华亭几家煤矿,我都转悠了,这是陇原的金海。记得刚进一个矿,正在新建,水流漫溢,几架抽水机轰鸣,一群浑身泥水的矿工围在一起,中间一个高大汉子在地上打滚,嚎啕大哭,原来他们打井遇上了地下水。工人就是这样,矿井和煤是他们的生命。华亭煤炭储量三十多亿吨,是我国一大煤田,这才是三仙姑要拉山而聚的海。站在起伏的煤浪之间,瞭望莽莽苍苍气势恢宏的关山,疯长着密集浓绿的草木,有勃发而凝聚的生命力。

[7]庄浪,藏语意为“野牛出没的地方”,今人称“庄山浪水”。脚下一条普通黄土泥路,却为丝绸之路的古驿道,昔日,商客云集,驼队络绎,来往于中原大地与中亚之间。那驼铃叮当的声韵交鸣成经济与文化递变的景观。就在这条路上,千军万马如奔腾铁流而来,立涛头者就是成吉思汗,他要实现霸业之梦,进入这北方莽原,他倒下去,倒在白杨林中,倒在云崖弥望的地方。到了庄浪,要去吴玠吴璘纪念馆拜谒。1134年女真将领金兀术率十万兵士进犯陕甘宁交界的和尚原和仙人关,洛水城长大的将领吴玠吴璘兄弟,和几千兵士,“以弱卒抗坚虏”,血战守关隘,最后发起反攻,挫败金军包抄南宋的战略,改写中国历史的走向。“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描写了其鏖战场面,那种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概永驻。

看看那个偌大的佛沟。沿那狭长的山谷而入,多见秀岭奇峰,丹崖翠壁,苍松怪石,其间隐现很多石凿窟龛,使人目不暇接。它的周围十里有红崖寺、西寺、大寺、佛沟寺、竹林寺等等,在葱茏的关山下,这里倒是个庞大而深邃的佛的天地。云崖寺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主山白云洞,有“朝夕多云,而云多白,洞中出云,洞上六盘,洞前云驻,洞底云擎”的壮美景观。古人描述“道其处之胜,众山环拱,一峰突出,高比崆峒,厚比西倾华山……山藏于寺,寺傍乎山,绝顶亭高,岩岩寺密,寺覆岩下……”早在北魏已是佛教胜地,至今还有很多石窟造像,刻画细腻,讲究力度,就那莲座、顶冠和游龙都线条流畅。佛祖双目稍眯,嘴微翕,右手半弯举胸前,雍容大度,仪态生动。诸佛众菩萨,有的抱膝谛听,有的颔首沉思,有的侧身凝神,有的执卷吟诵,表情慈和,各具形态。我似乎蓦然打开了“众妙之门”。

然而可歌可泣的是解放后庄浪人苦干实干,修出了一个“全国梯田模范县”,再造了一片秀美山河。“十山九破头,耕地滚了牛”,他们种庄稼靠肩挑、靠笼背,日子十分苦焦。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改土造田,一个县委书记离开人世前,跌撞着爬上山梁,指点说:“哪怕困难大过天,也要修好咱们的梯田。”他们一锨一镢挖掘,削平了山头;一筐一车运土,填起了沟壑,弄出平展展的33万亩梯田。至今庄浪修梯田百万亩。如今看山山青,看地地平,梯田像彩练一样连接云天,挥舞着春之缤纷,夏之繁荣,秋之丰硕……外国专家感叹这是世界奇迹。我更愿赞颂庄浪人自强、艰苦奋斗的卓绝精神。

行走在平凉啊,抬头是天高云淡,身旁站着苍郁的“左公柳”,听到大明宝塔铃声叮当;触摸韩王府石拱门;习习凉风爽面,偶有白鹭、丹顶鹤掠翅,芦苇起伏,流水潺潺……谁不意气闲雅,放浪形骸,磊落无羁呢!这就是诗意的栖息,文化的行走。

新闻推荐

社保基金征缴任务“双过半”

...

崇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崇信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