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刘红亮:勤劳苦干摘“穷帽”

平凉日报 2016-07-15 17:42 大字

□本报记者李玉成杜发强

因为以前居住在山区,家庭拖累大,劳动力少,崇信县新窑镇周寨村老庄沟社刘红亮一家成了贫困户。

“以前日子穷啊,住在半山腰,连最基本的吃水都是问题。”说起以前的苦日子,刘红亮不禁感慨:“几年前,一年收入不到5000来块钱,压力大得直挠头。”

刘红亮的妻子患有心脏病,有拉面手艺的儿子在山东青岛一家牛肉面馆打工,14岁的女儿在读初中。刘红亮虽然身体瘦弱,但为早点让家庭脱贫,他努力务地、养牛、跑三轮车,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虽然自己身体不壮实,家里缺劳力,但只要勤劳苦干,就有脱贫致富的一天。”刘红亮每天都会在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

双联行动和***精准脱贫的开展,让刘红亮脱贫的希望更明亮。县乡组织的各类培训一波接着一波,让刘红亮养牛和发展核桃种植的底气更足。去年,村上还对包括刘红亮在内的扶贫成本高、就地脱贫难的41户群众进行搬迁。刘红亮贷了5万元***专项贷款,再加上自己多年辛苦的积蓄和借款,一套康居住宅在11月底终于建成了。

除了每年庄稼地里固定种的7亩玉米、4亩小麦和1亩洋芋,刘红亮还种了3亩核桃,养了4头牛。

每天喂牛、起牛粪,农忙时下地,一闲下来就开着自己的三轮车找活干。刘红亮说,现在虽然忙,但很快乐,脱贫路上,苦一点累一点都值得。

去年,3亩核桃虽然由于霜冻减了产,但还是收入1000多元;卖了一头大牛和牛犊,收入6000多元;在家门口打零工和开三轮车帮人拉东西也挣了两三千元,再加上儿子务工的收入……靠着自己的双手、靠着苦干实干,刘红亮一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虽然每天忙碌,但让刘红亮欣慰的是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优异,每年都能拿回家几张奖状。刘红亮说,现在虽然脱贫了,日子还是紧张着,但再苦再累也要把娃娃培养出来,让她用知识改变命运。

刘红亮告诉记者,不再是贫困户了,腰板挺得更直了。为增加收入,他打算今年再多养几头牛。刘红亮说,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最不欠缺的就是劳力,现在又遇到国家这么好的扶持政策,只要不怕辛苦和付出,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刘红亮是平凉大地上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农民。从他的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一个老实本分的平凡人那种勤劳苦干不低头的精气神。尽管妻子患病,家庭困难,自己身体瘦弱,但他从不怨天尤人,而是选择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奔走在脱贫路上。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都种着相同的“一亩三分地”,每家都或有老、或有小。环境条件不能改变,但个人的思想观念能改变。只要勤劳苦干,慢慢都能过上好生活。实现脱贫,除了政府帮扶外,更重要的是靠贫困群众自身。各级党委和政府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贫困群众也要伸出勤劳之手,才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走得快、走得稳。

任何时候,辛勤劳动都是脱贫致富的法宝。

新闻推荐

崇信赤城南煤田力争年内开工

本报讯近日,平凉市有关部门对崇信县赤城南煤炭资源普查区,就该区煤炭勘探工作和2×100万吨/年煤制兰炭项目选址进行了实地勘查。 据了解,崇信县...

崇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