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农民赵虎的发明梦想
赵虎与他的“发明”。
□本报记者李晓明
刘英娜张霞文/图
到市场上买一个新农具使用既省时又省劲,他偏要耗时耗力地去组装制造;放着很多条致富路子不去闯,却要成天玩弄着图纸、工具搞发明。今年54岁的崇信县黄寨乡马寨村农民赵虎,为了实现发明创新梦想,“折腾”了整整30年。
去年11月25日,赵虎研制的《一种新型施肥枪》,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专利局一年多审核,各项设计原理及结构符合国家新产品指标,被授予《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3月16日下午,记者怀着好奇来到赵虎家中,见识了这个很“另类”的农民“发明家”。
赵虎家庭境遇与众不同。儿子当兵走了13年,女儿也嫁出好几年,家中现在只有三人,其中老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高血压,不能干重体力活;73岁老母亲患有糖尿病,常年靠注射胰岛素维持。
赵虎年轻时在省八建干过8年电工,但是家中的特殊情况又让他不得不回到农村种地。作为家里顶梁柱,他一边务劳20亩庄稼地,一边不停地倒腾着自己所谓的“发明”。这些年,他成功组装了玉米脱粒机、扬场机、简易木工刨床、洋芋磨粉机、电焊机等,还改进了一些常用的工器具。他始终认为,自己制作的农具与购置的设备相比,不但结实耐用,局部设计还更为精细与科学。
“他是一个腊月三十都闲不下的人。”在很多人眼里,赵虎是一个固执得不可理喻的怪人。其实,他手中诞生的每一件“发明”,都凝聚着比别人多得多的心血和汗水。
去年冬季,在组装洋芋磨粉机的时候,为了使一个轴承孔隙局部地方稍微扩大一些,他用钢锯弓一点点进行打磨,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折腾了整整一天时间。由于打磨时锯刃打滑,差点切断了自己的左手食指。他简单包扎了伤口,忍着疼痛又继续干活,这场景恰巧被前来采访的县电视台记者拍进画面中。
2013年春季,别人家抢抓玉米收购旺季机遇,忙着购置脱粒机脱玉米,他却不听老伴劝,买来电机埋头给自己“制造”脱粒机。这样下来,不仅耗去了好几天“宝贵时间”,自制成功的机器造价还比市场上新设备的价格还高出不少。为此,老伴和他发生严重争吵,以致两人扭打起来。
代表他最高创新成果的《一种施肥枪》,是他在三年时间里经过反复尝试的结晶。专利证书介绍该发明道:解决了施肥过程中反复弯腰的操作方法,做到了施肥精准、肥料不遗漏,减少腰部疾病发生,有推广应用前景。
当前,农村如“旋耕灭茬起垄施肥喷药覆膜机”多功能一体机等农机具大量推广使用,简易手动施肥设备日渐式微,如果赵虎的施肥枪遇到“知音”生产商,对广大农民来说,无疑又多了一种新选择。
在发明创新的道路上,他以苦为乐,甘守清贫。当下,他家惟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庄稼地,而他发明创造所需资金全凭家中的余粮接济。今年,村上给他申报了低保,他觉得很开心。目前,他又集中精力钻研设计着新的覆膜机。
新闻推荐
...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