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多粥少”,大学生何去何从?
□本报记者张霞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7月11日至12日,记者聚焦平凉万名考试和大型人才招聘会,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途径和就业观及难就业等问题,分别采访了部分考生和应聘者。
考试路上:
万人齐挤“独木桥”
7月11日早上9点至11点半,是平凉市万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考试。一大清早,平凉一中学校考点的门口就已经围上了好多考生,而学校旁边人民广场上的考生更是随处可见。记者注意到,在众多考生中有沉默无语的,有匆忙翻阅资料的,也有三五成群说话聊天的,大部分考生并未显出紧张的情绪。
广场花园边上,5个来自崇信县的考生有说有笑,看起来很轻松。毕业于甘肃政法学院的考生杨某某告诉记者:“我学的是侦查学,因为专业的缘故,工作签不了,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参加考试。”考生梁某某坦言说,自己虽然签了工作,可还是放弃了外出工作的机会,他觉得出去工作的话,一时半会安定不下来,跑个两三年还得回家再找工作。这次考试也是没办法才参加的,考不上的话就进企业或者找找其他的工作,就是不能闲坐着。
据了解,今年崇信县“三支一扶”报名参加考试的有300人,录取人数只有8人,比例之小让好多考生心忧。
在采访中,大多数同学都表示,面对人生的大考多少还是会有一点紧张,但是并不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也有部分同学表示:三支一扶,工资低、待遇差、没有编制,惟一的好处就是三年以后报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话,在资格审核中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有加分。考生杨刚,毕业于甘肃政法学院,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报考“三支一扶”,就是因为只限应届生考,竞争力小,考上的几率大一点,然而他对“三支一扶”考试并不感兴趣,考这个试只是为了缓解一下就业压力。
招聘会上:
心之向往“铁饭碗”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从一些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口中了解到,他们对就业工作最关心的还是薪水和待遇。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毕业生,他们对就业途径和就业观,各抒己见。
静宁县应聘者张冬冬,告诉记者说:“回家就业不容易,相对而言外面工资高,待遇好。”
崆峒区应聘者张宝宝说:“就是来随便看看,感觉考试还是惟一的出路。”
回族姑娘马玲英表示自己回家找工作一是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去外面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因为家人传统观念比较强,希望自己在离家近的地方找份工作,生活上有依靠,工作也比较稳定。
陪同弟弟前来参加招聘会的胡晓牛,是2013年考上静宁县“四支一进”的第一批考生,后被分到县某企业,他感言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区别不大,在企业里干好了比事业单位薪资丰厚,而大部分学生普遍心理是觉得进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能端上“铁饭碗”。
就业路上:
岗位多却“没着落”
针对大学生求职难,用人单位也提出来了自己的看法。
平凉市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张先生认为:求职难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尽管国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级政府提供了很多人才招聘市场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就业率依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许多大学生好高骛远,在选择岗位上一味追求高工资、高福利和优越岗位,导致出现了岗位与求职之间的矛盾,一般岗位看不上,应聘人员少;优秀岗位门庭若市,但是招聘名额有限,所以相当一批人就被淘汰了。因此他劝告大学生在求职问题上要着眼现实,脚踏实地;与其手足无措,不如及早做出职业规划;在创业道路上要凭借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创造创业机会。
据了解,平凉市今年参加本次万名考试的考生有14909人,招录岗位分别为基层学校教师、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基层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基层旅游岗位工作人员、“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人员等。本次人才招聘会入场招聘用人单位共有226家,提供用人岗位5629个,其中管理岗位627个、技工岗位515个、销售岗位887个、医护岗位346个、治安和保管岗位186个,驾驶员和其他岗位2968个。
新闻推荐
共筑小康梦 ——崇信县扶贫攻坚工作纪实本报记者李玉成陈斌朱明李红梅
...
崇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崇信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