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菜棚撑起小康梦

平凉日报 2015-05-06 18:35 大字

□本报记者李晓明李桂红

几年前的土坯房、黄泥路、垃圾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整齐排列的小康住宅、宽阔的水泥路、封闭的垃圾箱,还有停在新居院落或门前的私家车……记者日前在崇信县汭河川乡村采访时看到,短短几年时间,这里发生了明显变化。

陪同采访的锦屏镇人大主席张玉龙,指着不远处一片蔬菜大棚说:“汭河川农村的变化,完全得益于这些蔬菜大棚!”

“今年我6个大棚种的辣椒、西甜瓜、豆角等,长势都不错,一年下来纯收入少说也能有3万多元。”正在大棚里忙碌的45岁的冉李村农民李成林喜滋滋地说。

谈及种菜经历,李成林说:“我种大棚菜有4年时间了,靠种菜不仅修了新房子,还置办了新家具、电器。开始种植大棚菜时,我把握不好播种时间和技术要领,苗木的成活率不高,好在双联单位和镇上联合,从市、县请来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员对村上种植户进行培训、现场指导,才使我们这些‘门外汉\’,变成了今天的‘土专家\’。”

在于家湾村,一座座日光温室鳞次栉比。村民李铜花轻轻一按电钮,温室卷帘机“听话”地缓缓升起。她说,“以前的草帘子,升一次得花两个多小时,如今有了卷帘机,就省事多了。”她介绍,在政府扶持下,农民建棚不但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还享受县、乡的技术培训。

如今,汭河川、黑河川群众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普遍高。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崇信县在汭河川成立了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程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包装储运等产销服务,逐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河北唐山客商投资4000万元建办了名翔万头良种猪繁育基地,建成钢架结构双面圈舍13座,饲养种猪550头,有效解决了产业开发中尾菜处理难、农家肥不足等问题,初步探索形成了“畜+沼+菜”循环农业发展路子。

据了解,目前,崇信已建成日光温室122亩,蔬菜大棚1980亩,培育了于家湾千亩蔬菜示范基地和方盛百万棒香菇生产基地,带动全县种植蔬菜6.5万亩。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蔬菜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于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于建军说:“蔬菜大棚成了农民的摇钱树,靠种菜实现了致富梦。”

新闻推荐

崇信统战部门“三上门”服务显成效

...

崇信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崇信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菜棚撑起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