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致富不忘乡里人
□本报记者丁小凤
“又要操心牛下犊的事,又要忙建有机肥工厂的事,天天不得闲。今天早上8点多开车去平凉买建有机肥工厂的材料,回来才喝了一口水。”3月10日下午,记者见到崇信县黄寨乡白新庄村养牛能人张亚东时,他刚刚回到永盛千头肉牛繁育养殖示范中心。
2007年,黄寨乡政府号召村民发展养殖产业,张亚东决定办个牛场试一试。通过到庆阳宁县、陕西陇县等地学习,2008年初,他联系本村5户农民合资建办了黄寨乡第一个占地8亩的规模养殖园——百兴养殖园,修建了养畜暖棚12栋120间,肉牛冻配改良点3间,购买良种肉牛200头,当年饲养量达300多头,一年下来,户均收入3.8万元。
第一年养殖取得的好收益坚定了张亚东养牛的信心。2009年,他协调联系扶持资金和贷款20余万元,扩建养畜暖棚6栋60间,购买架子肉牛86头,年饲养量扩大到450头,通过幼畜繁育和肉牛育肥,年收入近10万元,从此张亚东成为黄寨塬上有名的养牛大户。
张亚东当“牛倌”致富的同时,不忘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2009年,张亚东帮助村民相继建办了张寨养殖小区和新堡子养殖小区,建成了黄寨乡第一个专业肉牛养殖示范村。2012年,他联合张寨、新堡子等4个养殖小区,注册成立了黄寨乡恒盛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14年,在产业合作社党支部的组织带动下,村里又新建了永盛标准化肉牛繁育中心,修建双面养畜暖棚10座200间,青贮窖10座,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省级标准化肉牛繁育养殖示范小区,带动全村发展10头以上养殖大户60户,户均纯收入3万多元,全村牛饲养量达到2600多头。
如何使牛产业发展尽快走上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张亚东想了很多“点子”。他引导群众从种植全膜玉米、推广秸秆饲料加工新技术入手,解决了饲草短缺问题;指导养殖户积极开展肉牛冻精配种,优化肉牛品种;改进饲喂方式,引进推广配方饲喂、秸秆加工调制、阶段饲养育肥,解决了群众养牛管理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实现畜禽粪便循环利用,张亚东还修建了有机肥工厂。
“2014年10月经过朋友介绍,我专门去请教了甘肃农业大学的教授,回来后自己又上网查阅资料、到县畜牧局参加培训,学到了许多有机肥方面的知识。我的有机肥工厂去年开始试运行,今年要正式投入生产。有机肥既可以卖钱又可以给果树、蔬菜施肥,好处多得很呢!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实现种养结合。我希望通过养殖产业、种植产业让村里人全都富起来。”张亚东说到这里高兴地哈哈大笑。
张亚东是一名养牛能人,他的成功离不开贤惠朴实的妻子李永红的支持。“我每天忙养牛,幸亏有我媳妇的帮忙。她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不仅要帮我喂牛、打扫牛棚,还要做饭、照顾老人,操心在外地读书的孩子,非常辛苦,一点怨言也没有。”说起自己的妻子,张亚东满怀感激。
“虽然每天忙里忙外,但是日子越过越好了,去年我家卖牛纯收入有30几万,我们没有白辛苦。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身体健康、和和睦睦。”正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午饭的李永红幸福地说。
张亚东不但通过养牛自己致了富,而且带动周围的乡亲们也致了富,他这种不忘乡亲、惠及乡里的精神在黄寨乡广受赞誉。
新闻推荐
...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