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循环经济更“绿色”——聚焦平凉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报道之二
□陈斌肖永明
11月19日13时58分,随着企业负责人宣布“西北地区首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点火成功”,备受关注的平凉市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宣告正式投用。
该项目依托平凉海螺水泥窑系统,利用垃圾气化处理技术将垃圾气化成可燃气体,通入新型干法水泥窑系统的分解炉进行彻底燃烧,灰烬用于水泥原料,整个处理过程无需将垃圾进行分类,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出现“二次污染”,可将生活垃圾“吃干榨尽”,无“三废”排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据了解,该项目可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平凉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可得到全部及时处理。
“十二五”以来,平凉市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市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坚持科学规划找准发展方向
近年来,平凉市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确立以规划促发展的理念,坚持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再替代、再修复的循环经济发展“5R”原则,制订发展规划,明确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市上委托兰州大学编制了《平凉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把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确立为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市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及《甘肃陇东平凉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市工信委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划》和《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为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工作奠定了基础。
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多年来,崆峒区峡门乡群众用境内丰富的石灰岩资源烧制石灰,建成土石灰窑上百眼。但土石灰窑烧制工艺落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粉尘,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给周边群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此,市委、市政府下大气力依法关闭土立石灰窑138座。同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支持,在水泥、造纸、冶炼、砖瓦等行业持续开展了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小企业工作,并逐级落实了工作责任。先后采取转产、关并、改造等多种方式,依法关闭了6户水泥生产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12条,关闭了10户规模小、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造纸企业,取缔、关闭污染环境突出的小冶炼企业11户。
近年来,平凉市逐步推进粘土砖落后生产企业的淘汰关闭,平凉城区率先开展了“禁实”工作,华亭县、崇信县城区已基本“禁实”,其他各县城区将在2015年前全面“禁实”。全市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已由2006年的385户下降到174户,实心粘土砖产量由10.2亿标块下降到4.32亿标块,利用煤矸石和电厂粉煤灰资源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企业由11户发展到45户,年实际产量达到6.5亿块标砖,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
在节能循环经济项目上,上报废旧农膜清洁生产、省级预算内节能循环经济、黄河中上游水污染防治等5大类23个项目,总投资4.51亿元。目前,已下达投资2.14亿元,下达国省投资2040万元。
构建循环产业链示范企业带动
近年来,全市创建甘肃华亭工业园区、甘肃平凉工业园区等6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创建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静宁县恒达有限责任公司等13户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通过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带动,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按照“整体规划、梯度推进、产业联动、循环开发”原则,优化功能布局,保障土地等要素供给,加快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形成了以精煤生产、大功率火电和精细化工为主导的能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笔者从市工信委了解到,华煤集团2010年底投产运行的60万吨/年甲醇项目,今年4月单月产量达6.03万吨,目前,煤制甲醇公司已累计生产精甲醇133.37万吨,销售129万吨,为甲醇汽车试点奠定了基础。
新闻推荐
...
崇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