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李桂红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农民奔忙连日来记者奔

平凉日报 2014-07-10 19:10 大字

□本报记者李桂红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农民奔忙……连日来,记者奔赴“三夏”一线采访,农民们的快乐与幸福,在这丰收的大地里流淌、飞扬……

张拴德的笑

张拴德是木林乡上沟村村民,全家5口人,种了4亩麦子。“今年麦子个个穗大粒饱,沉甸甸地把麦秆都压弯了,每亩超300公斤不成问题。”7月1日,张拴德指着脚下还没来得及收割的麦田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这都是沾了平凉45号、兰天28号优质品种的光啊!”张拴德笑着说,“今年,我在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更换了麦子品种,并学会了科学种田。”一年的辛劳换来了遍地金黄、粮食满仓,张拴德心里非常高兴。

今年,崇信县旱作小麦借助优质品种优势,引进推广平凉45号、兰天28号等优良品种,实行“金种子工程”,全面提高小麦生产质量,全县共推广种植小麦11万亩。优质小麦品种技术的成功,让崇信老百姓,像张拴德一样,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信义平的闲

7月2日,麦浪滚滚,满目金黄,机声轰鸣中,庞大的收割机在金色的麦浪中来回穿梭,所到之处,麦穗被吞进了“肚”里,麦粒马上就“吐”了出来。

机手吴小军在一块麦地里熟练地驾驶收割机,神情悠闲平静,而这块麦田的主人——柏树乡信家庄村村民信义平更是清闲,他正坐在地头的树荫下与别人闲聊。“过一会用麻袋从机器里接下麦子,往家一运,今年这夏收就结束了。”信义平笑着说,“现在是‘机\’忙人不忙。付给司机70元,一亩麦子20分钟就搞定,多好!谁还会再用镰刀和架子车出大力、流大汗呀!”

信义平种了3亩麦子,不到1小时全部收完了。“这要是在以前,起早贪黑也要忙上三五天,那个累啊都说不出来,还热得厉害,太难受了。最担心的是一遇天气变化,一家人都睡不踏实。”说起以前,信义平连连摇头。现在好了,收割机一动,麦子就能装袋,又快又干净。“这不,我都没有换干农活的鞋子。”信义平乐呵呵地说。

今年崇信县引进60多台收割机,机收把农民从收、捆、运、脱、扬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预计半个月之内全县11万亩小麦就会全部收割完。

吕涛的感动

7月3日,正当崇信县黄寨乡甘庄村村民吕涛为修理收割机漏油而发愁时,县农机局的工程师朱光明突然敲门而入。“小吕,我来帮你检修吧!”说着,从满头大汗的吕涛手中接过了工具。这时,憨厚的吕涛紧紧抓住朱光明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像吕涛一样,崇信县的贫困户、计生户及外出打工户都在这个特殊时节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据了解,为了确保“三夏”生产顺利进行,崇信县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领导机关带头、领导干部带头、干部群众带头,组成帮扶队、宣讲团,重点帮扶困难农户和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搞好麦收,切实解决好夏收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干部在帮助农民群众抢收抢种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将农资、科技、信息、技术指导等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机具维修、农资供应等农机综合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夏种、夏管中遇到的问题,为秋粮丰收奠定基础,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今年崇信县锦屏镇种植高原夏菜亩蔬菜产业收入对农民人

...

崇信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崇信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