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映照致富路
□本报记者王剑峰
3月中旬,在崇信县锦屏镇的公路两旁行走,远远望去,一排排蔬菜大棚熠熠生辉,蔚为壮观……这是崇信县发展蔬菜产业出现的喜人景象。
锦屏镇党委书记朱武奎向记者介绍说,在发展大棚蔬菜上,政府抓住了关键环节,全力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为了引进技术、降低农民种植的风险,镇上专门成立了蔬菜生产办公室,并在各个示范基地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到外地学经验、聘请技术专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打破了农民自己种、自己管、自己卖的传统模式,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并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蔬菜种植效益。
刘家店社村民刘三娃告诉记者,没搞蔬菜大棚之前,他家有十三亩多地,川地种蔬菜,山地种小麦,全家人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才能有个5000多元的收入。可自从县上搞起了大棚种植,他们家的2亩川地里建了3个大棚,去年仅一个棚的收益就能达到7000多元。在刘家店,像刘三娃家里有3个大棚的村民就占到近一半。
“我家的3个塑料大棚,去年全部种植了甜瓜景甜1号、西瓜神农王等新品种,共计收入5万多元。”盘点一年的收入,朱家店社的农民朱玉山十分感慨科技带来的巨大效益。
为了帮助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当地政府不但解决村民种植的技术问题,连建设的工作政府都“扛大头”。“开春以来,镇上把我家的地规划进了拱棚蔬菜种植区,可是儿子和媳妇外出打工了,剩下我一个留守老人怎么建棚?就在这个时候,镇里的书记、镇长带着镇政府的干部职工,拿着投资的立柱、棚膜等物资,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帮我建起了2座塑料拱棚。”说起政府帮建拱棚的事,九功村68岁的李福银大爷非常高兴。
近年来,崇信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在汭河、黑河沿岸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尝到甜头的沿岸农户发展大棚蔬菜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崇信县抓住这一良好发展势头,在发展蔬菜产业专业村、建标准化示范基地和推广大棚蔬菜上大做文章,该县在蔬菜产业发展上投入连年翻番,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增加。目前,已建成蔬菜专业村8个,建办锦屏镇九功塬子等千亩蔬菜生产基地2个,蔬菜大棚5534个,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65万亩、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认证芹菜、甘蓝两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培育胡萝卜、芹菜、大白菜等名优蔬菜品牌,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生产各类蔬菜190多万吨。
新闻推荐
...
崇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