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蔬菜大棚里的义务技术员

平凉日报 2014-03-26 19:23 大字

□本报记者李玉成李桂红

在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村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种菜。靠种菜家家盖起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3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于家湾,看到在长达5公里的川道里,有大片的蔬菜拱棚,村上的人介绍说,今年新建的拱棚达到了387座,全村已经建成的蔬菜大棚超过了1000座,于家湾村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蔬菜村。

蔬菜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于家湾土生土长的蔬菜技术员刘永军,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刘技术”。

今年45岁的刘永军种了20年蔬菜,从一个种菜的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刘永军可没少吃苦,他不但自己摸索、总结种菜的经验,还先后自费多次到山东寿光、陕西杨凌等蔬菜基地取经,将所学的技术通过自己的实践再手把手地教给当地的村民,带动他们走上种菜的致富之路。

谈起种菜,从如何建棚到施肥、防治病虫害、选育新品种等方方面面,刘永军讲得头头是道。2008年,县农广校聘请他为县上的蔬菜技术宣传培训员。当年他在全县的4个乡镇近30个村进行巡回讲解,每天两个村,每次听众都在50人左右。从那一年开始,他巡回讲解达到了1100场次,值得说明的是这些讲解都是义务的。而在于家湾村,村民最津津乐道的是刘永军是他们的义务讲解员,200多个种菜户,每户的蔬菜大棚里,都多次留下过刘永军的身影。

崇信县农机中心高级农艺师张立枢说:“于家湾村村民的蔬菜种的好,刘永军功不可没,从这个村开始种日光温室蔬菜算起,刘永军为村民免费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少说也有20年了,在种菜户的心里,刘永军就是自家人,随叫随到,村民们记得最熟的就是刘永军的电话号码。只要谁家的大棚里有问题,给刘永军一个电话,他就把自己的事撂下,拔腿就走。这种热心肠很难得。”

种了20年菜的村民李生平说,2013年3月的一天,他的蔬菜大棚里黄瓜叶子上突然生出了斑点,他给刘永军打了电话,当时刘永军正在自己的大棚里忙活,二话没说,几分钟就赶了过来,刘永军一看是靶斑病,打了药就好了。李生平还告诉记者,刘永军少说每年在他的棚里也要来十多趟。

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着栽甜瓜苗子的于德军听说记者采访刘永军,主动停下手里的活,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儿:去年4月的一天,我在棚里发现了虫子,不晓得是啥虫子,捉了几只,打电话让老刘看,老刘说是金龟子,一种专吃甜瓜叶子的害虫。经他指导,我很快对症用药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年38岁的于德军笑着说老刘为我们免费服务,这么多年连我的甜瓜也没有吃一个。

刚30出头的柴建新说起刘永军,甚至有点不好意思,“刚开始我不会种菜,老刘手把手地给我教,我的这个棚,都是老刘看着给我建的。”

村民们介绍说,在于家湾村每一个种菜户的大棚里,都有一个笔记本,上面都是刘永军开的“药方”,刘永军每周在每个棚里至少看一次,看过之后把发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记在笔记本上,村民们只需“照单抓药”就可以解决问题。

刘永军说有时候他忙,实在脱不开身,再说种菜的人越来越多,用这种方法可以让村民更便利。

有着一副热心肠的刘永军在村子里口碑不错,村子里的老人说“这娃人好得很,对别人好,对自己人也好,还帮他弟建房呢!”

说起这事儿,刘永军笑着说他弟的新房是他1997年修的,过了十年,他才给自己建了新房,为此他媳妇还有意见哩。

“有求必应,乐于助人”是村民们对刘永军的评价,记者问他长年累月不计报酬帮助别人是不是也影响了他的生活。刘永军说媳妇有意见,有时候也埋怨“你都不想想,你以为你的摩托车加的是水?”但从来没有阻止过。

记者采访刘永军的时候,他的媳妇关田香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着栽西红柿苗子,刘永军说这些年里,他家的大棚主要靠媳妇打理。

据记者了解,刘永军不但长期为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还主动联系外面的蔬菜经销大户,为乡亲们的蔬菜找市场。记者问他,这么多年当义务技术员,后悔不后悔?刘永军说:不后悔,为乡亲们服务,值!

新闻推荐

崇信县新农村建设完成投资1717万

...

崇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