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蒲村 3 年撂荒地今成百果园

攀枝花日报 2022-03-22 10:31 大字

陈启贵在果园里采摘今春最后一批沃柑。

□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3年了,终于结果子了,我们农民只有把果子实实在在捏在自己手里,心里才踏实!”3月16日正午时分,52岁的盐边县永兴镇苍蒲村村民陈启贵站在自己家庭农场茂密的沃柑园里,心情激动地告诉记者,就在4、5天前,农场里6000株今春初次挂果的2400斤沃柑,全部通过线上销售一空,以每斤7元的价格发往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市场反响非常好。

这次虽然只有不到2万元的沃柑销售,却因为果子的热卖、农场与入场农户的分红,在整个苍蒲村引发了强烈反响,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新型农村合作模式的成功,点燃了全体村民产业致富的兴奋点。

3年前,陈启贵和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弟弟共同成立金丰家庭农场,带着200万元资金及成熟的种植技术,来到相邻的、刚刚脱贫的纳西族小山村虎鼻村寻求合作,以每亩700元一年的价格,租赁下虎鼻村大村组分布零散、杂乱,被当地人称作“二荒地”的135亩半撂荒土地。在村民们的半信半疑中,16户土地的主人当年就拿到了94500元年租金,村里有20余人进了农场打工。

“当时,我们都觉得这家农场经营者是脑壳发热,这片只能看天吃饭、种些苞谷的荒地,能种出什么好东西来嘛?”时至今日,回忆当初的情形,大村组村民杨芹、田景文等人还很感慨。

其实,充分掌握了“三农”政策、对乡村振兴前景看好的陈氏兄弟信心满满。

3年来,在新时期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声中,整个攀枝花市广袤农村共同富裕的路上,产业兴旺乡村的脚步不断加快,全市从农文旅融合发展到精明增长、做优“阳光文章”,盐边县从“农业活县、康养名县、生态立县”到“滋味盐边”建设,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县涉农部门多次来到金丰家庭农场,帮助推进机械耕作、布设田间工程、调节土壤水分,建立果园数据库;县交通局拿出专项资金修建了600米硬化路,县电力公司架设了用电专线,县乡村振兴局完善了灌溉水系。镇村区划调整后,苍蒲村、虎鼻村合并为苍蒲村,在永兴镇党委政府的统筹下,曾经涉及两个村的资本、土地互动发展,成为创新探索“一村两地”新型合作模式的载体,即鼓励有条件的村与村之间、或一个村的组与组之间,通过资本与资源的嫁接,盘活农村闲置土地、闲散劳动力,做大合作经营体规模。

在此背景下,苍蒲村新型合作模式得到了完善和发展。金丰家庭农场对全部租赁土地进行条田化整治,打通了2口深井,率先实现了智能化远程监控、灌溉系统,建立了从田间到市场的种、管、产、销体系,截至2021年底,先后发展突尼斯软籽石榴20000株、优质沃柑6000株、西瓜30000株、牛油果1000余株、蓝莓300株,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果园;16户土地租赁户,每年除去自己家产业发展的收益外,依托农场增加“额外”收入3万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关于苍蒲村果园基地的3条最新消息:继3月份沃柑销售后,果园将在今年5月、9月分别迎来30000株西瓜、20000株石榴的首次丰收;果园今年6月将完成全覆盖可视化智能视频体系;为贯彻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果园有望今年底启动引库区水源上山的项目。

新闻推荐

出生2天的宝宝拿到了自己的“四个证” 盐边县办结全市首例全流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

本报讯(记者梁波)“没想到孩子才出生2天,就拿到了自己的户口本,真是太方便了。”3月15日上午10点,在盐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