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构建市域治理区域样板

攀枝花日报 2022-03-03 01:48 大字

本报讯(张波 记者 李刚)盐边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贯穿始终,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初,盐边县在渔门镇挂牌成立“石榴籽”调解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第三方调解中心驻北部片区调解室,以加强诉讼源头治理、提高审判质效、控制案件增量作为工作重点,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进一步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据了解,盐边县北部片区有8个乡(镇),幅员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1万余人,多民族交错杂居,有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纳西族等14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群众4万余人,距离城区远、群众居住分散、少数民族集中,存在基层法律推广慢且窄、矛盾纠纷面广且复杂、自治力量薄弱等实际情况。

自今年1月18日,调解室成立以来,“石榴籽”调解室以“第三方调解室”为契机,不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本着服务群众的宗旨,推行“春节不打烊”,春节期间,充分发挥调解员情况清、信息灵的优势,有效化解了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纠纷23起,为春节期间盐边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调解工作中,“石榴籽”调解室按照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基础好、办事公道、善于说理的标准,聘请了“德古”等14名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德高望重的村民,或是群众信任度较高的村委干部为“石榴籽”调解员,争取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前,由“石榴籽”调解员先行参与案件调解,多元联动协同化解,将专业素养与民族情感有机糅合,减轻群众诉累,缓解法庭办案压力。全面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使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实现新形势下“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石榴籽”调解室在坚持不违反法律、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加强习惯法运用,促进纠纷实质性化解。同时,结合“点、线、面”巡回审判、家事审判法庭和法治宣传工作,开展以案释法和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打造具有盐边地域特色的调解工作室,为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减少群众解纷成本,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闻推荐

赡养父母的责任能按照风俗习惯免除吗?

案情简介李某现年83岁,与张某系夫妻,双方共生育两子四女。子女各自成家自立后,按农村风俗约定由大儿子赡养父亲张某...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