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120”守护村民健康
□本报记者 程桂英
1月5日,星期天。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盐边县鳡鱼乡马鹿村卫生室时,毛剑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一边问病情、一边做检查,然后开处方、拿药……。
同一时间,在相隔40多公里外的鳡鱼乡卫生院,沙茂伟穿上白大褂,背上医药箱,大步走出了卫生院的大门。
“今天到联合村巡诊,为村民进行常规检查。”话音刚落,只见沙茂伟已坐上巡诊车,朝联合村进发。
两个人,做着同一件事,工作上相互支持和理解,生活中互相包容和照顾,这就是“夫妻档”村医沙茂伟与毛剑虹。
沙茂伟和毛剑虹的老家都在鳡鱼乡。24年前,意气风发的沙茂伟从攀枝花卫校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医,先后在鳡鱼乡多个村卫生室工作,现任鳡鱼乡卫生院院长。
沙茂伟与毛剑虹结婚后,毛剑虹在丈夫的影响下,立志也要当医生,经常在丈夫跟前“偷师学艺”。不久后,“半路出家”的毛剑虹先后到攀枝花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并考取了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证,成为了“正规军”。
2016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在马鹿村吹响。马鹿村卫生室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卫生室焕然一新。卫生室建好了,却没有常驻医生,村民看病极不方便。此时,在鳡鱼乡卫生院从事检验工作的毛剑虹主动请缨常驻马鹿村。
“马鹿村位置较偏、条件艰苦,你不如就留在乡卫生院?”得知毛剑虹要常驻马鹿村卫生室,身边有朋友这样劝她。
“行医为民,到哪里都是为老百姓看病,我去很合适。”毛剑虹十分坚定。毛剑虹的决定得到了沙茂伟的大力支持:“你去马鹿村,我举双手赞成,那里的村民需要你!”
就这样,毛剑虹成了马鹿村卫生室的医生。她吃住在卫生室,没有双休和节假日,24小时随叫随到。3年多来,她接诊2000余次。除了日常诊疗外,她还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如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等。
马鹿村有700余名村民,许多老人和残疾人等看病尤为不便。为让行动不便的村民能及时看病,毛剑虹经常背着药箱上门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沙茂伟也时常利用节假日到卫生室帮忙,与妻子一起守护村民的健康。
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无论严寒酷暑,不管春夏秋冬,毛剑虹总是“风里来雨里去”,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赞在嘴上。“他们两口子医术高、医德好,我们平常有个头疼脑热,他们很快就给我们看好了,医药费差几块,他们也不计较。”村民田文付对毛剑虹夫妻俩赞不绝口。
“以前看病费时费力,来回要花1天时间,现在小病小痛都不用出村,看病方便多了,即使是晚上她们也是随叫随到,服务态度、技术水平都没得说!”提及毛剑虹和沙茂伟,村民杨史格也是赞叹不已。记得两年多前的一个晚上,家人高烧不退,杨史格跑到村卫生室敲门,毛剑虹听到敲门声,二话不说就从二楼跑下来,和他一起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他家,看完病后再冒着黑夜独自离开。
良好的医德医风、专业的医疗技术、一心为民的行医理念,让毛剑虹夫妻成为村民信赖的乡村“120”。“只要有他们在,我们生了病就有人看。”村民聂伍牛说。
如今,与马鹿村临近的东风村、联合村、新建村、谜塘村、龙树村等多个村的村民,只要生了病,就会到马鹿村找毛剑虹看,毛剑虹都义不容辞,因为她和丈夫的心愿就是:当好乡村“120”,守护好村民的健康。
新闻推荐
“烟豆轮作”有机循环多元化经营助农脱贫□许君本报记者王代强“烟苗还要过几个月才种,豌豆尖还可以摘好几回!”1月6日...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