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格达“画”村记

攀枝花日报 2019-12-06 06:54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波

冬天,本是农闲时节,但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却“闲”不下来。

新建的村部文化小广场上,村民们忙着清扫院坝、花台、玻璃栈道;村部二楼的笮人讲堂里,来自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专业的60余名师生济济一堂,听村干部讲述昔格达的村史;远处的文化田园农庄里,五人制篮球场正在加紧施工,农庄餐饮部里,员工在为晚上的篝火晚会准备烧烤的食材……

这是记者近日在昔格达村看到的情景。昔格达村村支两委和村民们以村庄为“画布”,以旅游做“画笔”,把村居、田园、农庄、美食、花海“画”进了盐边全域旅游的版图里。

乡村旅游“颜色好”

盐边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准确把握省委关于攀西经济区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阳光生态经济走廊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其中,红格特色小镇是重要的“阵地”,昔格达村则成为全县着力打造的岩羊河流域特色农庄生态圈的亮点。

“继去年对文化田园农庄建设投入100万元后,今年县里又给村里投入了400万元。”昔格达村党支部书记杨佐元向记者介绍,全村新建、新修、新装、新绘了摸鱼沟、文化墙、村部景观大门、停车场、绕村公路、村史馆、玻璃栈道、彩色路面、生态景观池塘等。

新项目激活新动能:村里邀请艺术学院的学生在新村聚居点现场作画,把新农村“画”在民居外墙上,与田野里盛开的坝子花、非洲菊、向日葵遥相呼应;新建200米田园农庄与S310复线的连接路,让旅游线路成环成网;村史馆里收集了家谱、纺车、犁头、布椅、打谷机等老物件,与文史资料、新鲜瓜果搭配,给游客不一样的参观体验。

每年10万“新村民”

11月18日下午,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动漫系的60余名师生三三两两地坐在昔格达文化田园农庄的田埂上写生,给这里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师生们是“作画人”,同样也是“画中人”。

在昔格达村,这样的“风景”已是常态。2019年元旦,红格镇举办了“北纬26°阳光跨年·画说红格——中国绘画名家红格写生行”活动,邀请21位国内知名艺术家来此采风写生。这次活动的成果之一,是“画说红格”主题写生创作活动被作为红格特色小镇的标志性文化创意活动固定下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几位对红格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四川美院画家成立了格美达公司,选定在昔格达村投资建设国际艺术创作营。

在国际艺术创作营项目实施过程中,昔格达村大龙塘组新村聚居点33户村民半闲置的15000平方米民居被“盘活”,这些民居以租赁的方式交由格美达公司改造、装修,打造成为有500个房间、1000张床位的特色民宿、艺术写生基地。

格美达公司负责人藏鱼瑜告诉记者,创作营将分期在昔格达村投入3000万元资金,由多年从事文化艺术策划、教学、市场运作的专业人士管理经营,为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和全国各级各地美协、画院等提供全天候写生教学和采风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创作营已经与国内30多家艺术院校、协会、画院对接、签约,每年将有10万人的艺术写生队伍分期、分批入驻昔格达,成为昔格达村的“新村民”,带动整个红格镇的旅游、餐饮、物流、农特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

让旅游的“炮仗”更响

11月18日晚上,在昔格达村文化田园农庄的烧烤摊区,大学师生们与到这里游玩的游客共同分享了当地的原生态烧烤美食。村里点燃了篝火,穿着彝族、傣族服饰的村民们邀请客人们跳起了锅庄。

“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真正的特色。”杨佐元告诉记者,今年把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组织起来,成立了村级旅游文化队,白天在村史馆、景点、田园农庄进行讲解,晚上开展笮山锅庄等特色民俗活动,文化队的歌曲、舞蹈、服饰都是地道的“盐边味道”。

据悉,在加快创建盐边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昔格达村着力在建设最美乡村田园综合体上下功夫,用昔格达传统文化血脉滋养乡村旅游,进一步开发百家宴、坝坝宴、杀猪菜等特色餐饮,陆续在田园农庄固定推出元旦运动会、“乡村春晚”等民俗活动,让文化的“火堆”更旺,旅游的“炮仗”更响。

新闻推荐

盐边拟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盐边县国际级出口芒果示范区。盐边县晚熟芒果。□本报记者刘佳每年9月,是攀枝花市盐边县芒果大量上市时节,80余个...

盐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