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盐边实践

攀枝花日报 2019-03-25 01:01 大字

采摘春茶。掩映花间的四合院。□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 的 总 抓手。盐边县国胜乡、和爱彝族乡从产业发展入手,分别交出接地气的乡村振兴答卷。

问茶国胜 风景美颜值高

每年三月,盐边县国胜乡茶香扑鼻,百灵山万亩茶园进入采收季,方圆数十公里的6个村、5座茶山春光迷人。

今年,国胜乡采茶季融入“阳光旅游+特色农业”模式,一山碧绿的茶,一河清澈的水,一桌鲜美的鱼,让观光游客流连山水间,找到久违的乡愁。

“茶”亮品牌:好山好水好茶乡

3月17日一大早,上田坝村石兑窝组村民刘兴君一家4口上山采茶。“今年,鲜叶收购价比去年高了几十块钱,种茶越来越有想头了。”46岁的刘兴君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

刘兴君的喜悦也是国胜乡近2000户茶农共同的喜悦。为守好国胜茶品牌、保护茶农利益、避免恶性竞争、稳定茶叶产量,今年春茶开采前,国胜乡党委政府牵头组织茶叶协会、茶企、种茶村的村组干部联席会商,制定了最低收购价,其中,银尖比去年高出30元/斤。

国胜茶鲜叶收购价的提升,是盐边县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今年初,盐边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中明确:加快“盐”字牌的公用品牌打造,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

“省上的茶叶专家多次到国胜乡、百灵山实地考察调研,对国胜茶赞不绝口,其中一位专家断言,国胜毛峰具备国内高海拔地区顶尖级的品质。”国胜乡乡长苏朝军告诉记者。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多位专家、学者也认为,国胜茶“先天优势”明显。

为加快打造“国胜茶”品牌,国胜乡今年提出了“好山好水好茶乡”的理念,在加强行业、市场监管的同时,培育龙头企业,树立行业标准。

位于热水塘村的百灵山农业公司,是国胜乡着力扶持的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为一体,去年投入60万元新建了一条生产线,今年,又启动了新项目。“在乡上的支持下,我们经常在公司、基地搞培训、下订单,越来越多的茶农愿意和我们合作,共同维护和打造国胜茶的品牌。”企业负责人代启福说。

记者从国胜乡获悉,截至3月上旬,银尖鲜叶的采收已突破10万斤;3月中旬,更大规模的毛峰鲜叶采摘已经全面铺开。国胜乡主导的“笮茶八味”的项目也同步展开。

以“茶”谋局:国胜河畔乡愁浓

国胜之美,美在坐拥天宝,美在粲然物华,茶借乡之名,乡以茶为魂,“国胜茶”的品牌效应激活了全乡村庄的活力。

围绕市委“一核引领、一带支撑、三谷带动”的康养产业布局,紧跟县委、县政府建设美丽繁荣和谐、绿色崛起样板县进程,国胜乡党委、政府今年加快了“建设国胜特色农文旅融合平台,推动生态阳光康养发展”的步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去年“盘活一湾水,栽好三棵树,种好设施菜,管好国胜茶,护好百灵花,发展圈养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今年国胜乡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又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方案:“山上有茶、河里有鱼、岸边有花、树上有果、地里有菜、家里有客”,确立了以百灵山、国胜河大生态圈为基础,以特色农产品采摘、观光线路为纽带,以国胜茶品牌等资源整合为抓手的发展路径。

当前,该乡突出生态优势,结合小河流域治理,做好国胜河沿线绿化、渔家乐立面打造和茶园景观带打造等项目,加大对茶马古道、民俗风情、百灵花海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打造“百灵山一日精品游”“万亩茶园采摘体验”“毕苴芦樱花谷”景观带等旅游项目,形成赏国胜美景、品国胜好茶、享国胜美味、居国胜农家的农文旅产业链,从美丽田园、特色文化、产业转型更新上破题。

守住文化根脉,留住乡愁底蕴。在国胜河两岸的上田坝、大毕、热水塘、扎古、大石房、新毕等村,几年前栽种的冬樱花树和本地的芒果树、李树、桃树、桑树融为一体,400亩沃柑、恐龙李等多个新开发的特色农产品也在蓬勃快速发展,与两岸的20余家渔家乐、农家乐以及村庄里古老的百年民居形成了一条生动的绿色阳光旅游长廊,今年乡上还要继续引种栽植樱花树,加快启动“毕苴芦樱花谷”项目,另一个从广西引进的6000株红山茶种植项目,已全面落地并初具规模,进一步推动了“茶园变花园、村庄变景区”。

“今年春节,乡上来了不少云、川、渝牌照的外地车,现在又到了采茶期,每到周末来的客人更多了。”国胜河边一家渔家乐的主人卢卫贵告诉记者,今年家家户户都忙着接待客人,这样的热闹一直要持续到夏秋以后。

和爱民宿众筹 四合院邀你来

3月,花成为盐边县和爱彝族乡的主角:桃花含笑,杏花带雨,李子花拥翠,樱桃花、油菜花点缀着田野山岗,而经过数十年发展的3000亩梨花更是从村居到田间,从河谷到山峦,雪白了当地的春光山色。

今年3月,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和爱彝族乡党委、政府借花立题,推出一篇阳光康养旅游的新“文章”:“康养+民宿”众筹推发展,即鼓励市民到当地认领四合院,众筹兴建民宿,让村民的居所与市民的资金融合运作,形成“1+1>2”的合力。

“和爱乡自然资源富集、气候条件独特、民俗风情浓郁,但村民手里没有资金,所以我们确定了这个发展题目,以此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和爱彝族乡党委书记姜旺东表示。

资源再好,如果不盘活,等于是摆设;思路再新,如果不接地气、人气,就是空谈。

为了快速启动“康养+民宿”众筹模式,和爱彝族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全乡4个村纳入特色民宿打造项目区,盘点了项目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少数民族7个,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风纯朴厚重,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品种丰富,优质红梨、肉牛、食用菌、块菌等十余种绿色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程家墓群、龙塘、唐家书屋等景点富集,同时乡里年平均气温13.5℃,是天然的避暑圣地。项目区各村也进行明确定位:新华村,是烂坝蔬菜的核心区,可发展“绿色和爱”;顺利村,青瓦白墙民居成片,小河淌水,梨树成林,可发展“康养和爱”;联合村,百年村居,柿树满山,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彝族嘀脚舞”的发源地,可发展“文化和爱”;团结村,清洁能源、水库资源、山行步道自成体系,可发展“生态和爱”。

和爱彝族乡多次召开了乡村组三级党员干部会、村民大会,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宣传,在取得全乡共识的基础上,共计有400余套传统农家四合院可参与众筹民宿项目,其中,位于310省道上的新华村、顺利村为项目主要实施区。

目前,和爱乡的特色民宿打造招商引资项目书已通过微信、微博、互联网,向市内外发出邀请。记者了解到,为全力推动“康养+民宿”众筹项目落地,和爱彝族乡正在加快推进和爱河的农业综合开发河堤加固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沿600米新河堤种植柿子树、向日葵廊道,形成和爱乡农文旅发展的新景观。

新闻推荐

春天里,古德村开锣“卖村”

图为古德村新建成投用的旅游厕所。□何志吴源洪本报记者梁波文/图“房子翻新了,河道清理了,旅游长廊建成了……今...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