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女孩向前冲

攀枝花日报 2018-08-01 06:56 大字

黄文霞抓紧时间学习。贫困学生档案

黄文霞,女,19岁,毕业于大河中学。家住盐边县红宝乡中曹村,父母离异,父亲独自抚养姐弟俩。

高考成绩:588分(理科),被西南医科大学录取,学费:6200元。

□本报记者 梁芝羽 文/图

“我爸爸的愿望是有一天一家人不用借钱就可以吃饱穿暖,我的愿望就是实现爸爸的愿望。”在黄文霞的记忆中,开学前夕,爸爸就要到亲戚朋友家借钱,一点一点凑学费,“但不是每一次都能借到”,每每看着父亲无奈、叹息的背影,黄文霞心中就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我们一家的命运。”

家庭清贫

父亲“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

盐边县红宝乡中曹村地处二半山区,村民经济来源单一,主要是核桃和青花椒。黄文霞一家一年收入极低,只勉强够温饱,加上家中还有一个患病的奶奶需要长期吃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3年,黄文霞的母亲毅然离开了这个贫穷的家,那个时候黄文霞正在读初中,弟弟也才9岁。

虽然母亲离开了,但是父亲从来没想过让两个孩子辍学。“我爸爸一直说的是,像我们这种情况,就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黄文霞告诉记者,“为了供我和弟弟上学,父亲经常出去打零工,我们不在家的时候,爸爸生活很简单,早上就一碗清水面,很多时候晚饭也不吃。”

爸爸的坚持和付出,是黄文霞前行的力量。

走出阴霾

乐观女孩向前冲

“妈妈刚走那段时间我变得很颓废,也很叛逆。”母亲的离开,让正值青春期的黄文霞一度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好在老师及时鼓励,让她走出了阴霾,她也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经历很多苦之后,你才知道,悲观并没有什么用,唯有努力才能改变命运。”之后,黄文霞开始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因为学校离家远,为节省路费,黄文霞一个假期才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她尽量多干活,干重活,不让父亲累着。采访当天,正值村里青花椒收货,黄文霞每天要做的就是和弟弟一起摘青花椒。记者无意间发现黄文霞的手上全是一条条的伤口,惊讶于一个19岁姑娘的手怎么会像一个长期干农活的中年妇女的手。看着手上的伤口,黄文霞笑着说:“青花椒树上有刺,这些都是刺划的口子,不过和爸爸的苦比起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在与黄文霞的聊天中,记者也被这个性格爽朗、乐观自信的女孩深深折服。

不甘落后

“跑”出好成绩

没有一种成功不需要付出。“刚进校时我的成绩在班上是倒数十几名,那个时候我下决心要好好学习。”

为了提高成绩,她是班里“跑”办公室最勤的学生。只要有不懂的知识,黄文霞一定要找到老师弄懂为止;为了多点时间学习,她是班里吃饭“跑”得最快的学生,“跑得快一点,就可以快点吃完,就可以多点时间学习。”黄文霞总比别人快一步,学校规定早上七点零五分进教室,她六点半就已经坐在教室埋头苦读;中午一个小时的睡觉时间被她缩短到十五分钟,当别人还在饭后休息时,她已经进入学习状态;她总是寝室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那一个……

“虽然睡眠时间不足,但是一点也不敢松懈,实在太困了,就掐自己几下,醒醒瞌睡。”黄文霞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年后,她的学习成绩上升到全班前五名,很多时候都能保持在前一二名,多次获得市级三好学生以及学校的知识记忆之星。

黄文霞告诉记者,高考时她生病了,成绩不如自己预估的那么好,但是她却安慰自己:“没关系,到了大学,我还可以继续努力,我相信我会是最棒的那一个,我能实现爸爸的愿望。”尽管对于未来的生活,黄文霞充满了信心,但是6000多元的学费目前却是漂浮在他们一家上空的乌云,她的梦想能如愿实现吗?

新闻推荐

巴拉河流域环保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雷厉风行本报讯(记者梁波)7月20日,记者从盐边县环保局获悉,日前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组指出巴拉河流域环保...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