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区好人”李伟,做好事不停步

攀枝花日报 2017-06-16 07:31 大字
李伟(右)辅导留守儿童做作业。□本报记者 吴晓龙 文/图

“你们听说没有?咱们这栋楼里有一个外地来打工的男人患脑膜炎,没钱看病,已经卧床好几天了,还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无人看管……”东区瓜子坪街道攀北社区,几位居民议论纷纷。消息传到一位中年男子耳中,他很快组织几位居民将患者送往市中心医院,将小女孩托付给邻居照顾。患者拿不出钱治病,男子又在社区帮他募捐到了4800元钱,以及油、米、肉等。

这事,发生在今年1月9日。

这位主动救助脑膜炎患者的中年男子,就是曾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最美志愿者”“东区好人”等荣誉称号的瓜子坪街道攀北社区居民李伟。

立志做一名志愿者

现年41岁的李伟,是攀钢朱矿铁运车间的一名职工。

15年前,李伟遇到了父母双亡、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彝族小女孩杨静。因家庭经济困难,杨静辍学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干农活。李伟实在不愿让小女孩成为新一代的文盲,便坚持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资助杨静上学,并尽自己的所能改善她家的生活。

经过一年多帮扶,杨静变得开朗起来,对未来更有信心,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这使得李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帮助他人,就是快乐自己,他人的幸福,同时也是自己的幸福。这幸福更为他增加了许多向上的动力,也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自愿服务,他立志做一名志愿者。

把眼光放得更远些

打这以后,无论工作多忙,李伟都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而且,他已不再满足于一对一的帮扶,而是把眼光放得更远。

2009年12月,李伟来到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的盐边县鱤鱼乡鱤鱼小学调查。看到严冬里还露着脚趾的孩子们,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当即决定帮扶这些孩子们。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于是多方活动,联络街道、社区、厂矿、医院等单位的志愿者共同努力,帮扶孩子们。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李伟和志愿者们租车来到鱤鱼小学,当他们把满满一大车的书籍、文具、衣服等发放给孩子们时,看到他们一个个欢呼跳跃,脸上绽放出笑容,李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孩子。发放完物品,李伟和志愿者们还和孩子们玩起了跳皮筋、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午,李伟和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一起吃饭,并交换了他们带去的午餐。同去的攀钢密地医院的志愿者还给孩子们做了健康检查。

此后,李伟又把目光投向了孤寡老人群体。这些年来,连续几个春节,李伟都带领志愿者来到盐边县格萨拉乡枝流河敬老院看望老人。这里居住的老人,年龄大多在70—80岁,其中不少是孤寡老人。每次来到这里,李伟和志愿者都会带来一大堆的礼物,不仅有电视机、吸氧器,还有大衣、棉布鞋等物品。他们不仅给老人捶背、和老人聊天,还给老人讲国家的大好形势,甚至一起唱歌……

2014年,李伟被授予“东区最美志愿者”称号;2015年,李伟被授予“攀枝花市优秀志愿者”称号;2016年,李伟被授予“东区好人”称号。

做好事永不会停步

李伟所在的攀北社区,是一个有660多户居民、11000多人的大社区。曾有一段时间,李伟总是看到有孩子在社区里闲逛。经过调查,他发现这些都是留守儿童。孩子无人看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无能为力,能不能在社区建一间爱心小屋,来关心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呢?李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社区负责人,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于是,2016年初,攀北社区专门腾出一间房屋,作为“爱心小屋”的活动基地,并确定了15名留守儿童作为帮扶对象。

有了活动场所后,李伟为“爱心小屋”募集了500多本儿童读物,还动员社区的5名女志愿者加入“爱心小屋”,为孩子们服务。自去年初“爱心小屋”建立以来,李伟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每次活动,李伟都要求志愿者似父母般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进餐,切切实实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很快,社区热心居民也参与进来,给孩子们送来米、油、肉、衣物等……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李伟做好事,一做就是16年,他说,他要继续做好事,永不停步。

新闻推荐

渔门镇:“四点”法促进繁荣稳定

□本报记者梁波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6月2日,记者从盐边县渔门镇了解到,从2016年至今年5月,...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