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村建“土银行”:积蓄希望 放大梦想

攀枝花日报 2017-05-16 07:27 大字
□本报记者 陶泓霖

对于海拔2800米以上的大窝凼村来说,夏日的气息似乎来得迟了些,但这样的“迟到”并未影响村民们的脱贫热情。

2017年开春至今,一派繁忙景象“笼罩”着大窝凼村,村民们有的忙着建设标准化羊圈,有的忙着危房改造,有的忙着饲养跑山猪和跑山鸡。

这样的忙碌景象,在2015年以前很难见到,但现在却随处可见,大家都铆足劲脱贫致富。

探索建立“土银行”——

盘活优势资源,刺激发展活力

大窝凼村距离盐边县温泉乡政府约25公里,全村4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约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里大多为喀斯特地貌,高山草甸、怪石嶙峋,组与组之间被大山阻隔,最远相距12公里。村民最低收入常年在2200元左右,是一个典型的依赖传统农业发展的省级贫困村。

廖宗毅是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的一名年轻干部,2015年8月上任大窝凼村驻村第一书记,从入户走访的第一天起,廖宗毅就不断探索实践大窝凼村的脱贫路径,“这里土地资源丰富,但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相对落后。”

攀枝花市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攀枝花支行、市银监局等单位成为大窝凼村的对口联系单位。如何利用好联系单位资源,发挥当地的优势?廖宗毅进行了深入思考。

“对口联系单位经常与金融业打交道,可否借鉴金融理念,在大窝凼村建一个‘土银行\’?银行里存着各项帮扶资金政策,村支两委负责引导村民‘对号入座\’提取有效资源,产生的效益大部分归村民所有,小部分归入村集体经济。这样一来解决了村民盲目生产的问题,也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的问题。”廖宗毅反复琢磨着这件事。

廖宗毅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土银行”的构想,但在常年没有商品交易的大窝凼村,村民对这样的想法感觉新鲜,却不以为然。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016年4月,廖宗毅积极协调对口联系单位,促成了大窝凼村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外出考察学习活动。

“外面的农业村开合作社、开公司、搞特色产业,不仅农民收入有保障,而且集体经济也充满活力。大窝凼有资源、有基础,我们要学、要变、要脱贫、更要致富。”大窝凼村村委会主任李富友通过考察学习感慨良多。

一次考察活动,激活了大窝凼村的发展细胞,大家对廖宗毅构想的“土银行”充满期待。

发挥“土银行”优势——

巧用供给侧杠杆,村里有了专合社

攀枝花市的市场对黑山羊、跑山猪、跑山鸡的需求量巨大,但对边远的大窝凼村来说,即便有黑山羊特色养殖,也难以接近本地市场,当地的养殖户很少考虑将黑山羊进行商品交易。

如何将市场“搬”进村,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等对口联系单位想出了对策:利用内部食堂消化大窝凼村的特色养殖产品。

看到市场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大窝凼村的养殖户增添了信心,不少村民也开始打算发展特色养殖。

但对于积蓄极少的村民来说,购买种羊、种猪并不是说买就买得起。

一边是庞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村民发展特色养殖的迫切愿望。这让廖宗毅想到了“土银行”的借贷功能:对口联系单位帮助采购黑山羊种羊和跑山猪种猪,村支两委负责甄选村民做试点,村民从银行里提取种羊、种猪,在产生效益后的第三年,试点农户向村集体经济支付总收益5%的“利息”,此后所有收益归农户所有。

有了生产资料,示范户们还需要配套设施,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为他们向上争取了标准化羊圈和猪圈项目,并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授课,帮助示范户科学化养殖黑山羊和跑山猪。

2016年,大窝凼村在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等对口联系单位的帮助下,成立了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土银行”和合作社密切配合,不仅以当地养殖大户为龙头,带领试点养殖户闯市场,而且还形成了种羊储蓄,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固定收入。当地村民通过“土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成为新养殖户。

“土银行”存储了对口联系单位的各种优势,也盘活了大窝凼村的优势资源。2016年,大窝凼村贫困户人均收入突破3000大关。

目前,大窝凼村试种了河南一号土豆,还兴建了蓄水池和通村公路。通过发挥“土银行”功能,大窝凼村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大家对脱贫致富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盐边县委首轮巡察工作展开 巡察组进驻3家单位

本报讯(谢智宏记者梁波)自5月10日起,盐边县委首轮3个巡察工作组分别进驻县住建局、林业局、卫计局,开展为期20个工作日的巡察工作。这次的巡察对象主要是各接受巡察的单位、部门的领导班子成...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