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游折射“康养+农业”融合发展路径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攀枝花的鲜花、水果再次“走红”,赏花、摘果成为不少市内外游客踏青休闲的首选。从大田的石榴花到渔门的桑葚,从永兴的蓝莓到丙谷的枇杷,“水果鲜花游”的火爆,彰显了攀枝花市围绕“康养+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显著成效。
“妈妈,你看,这颗桑果是心形的!”10岁的黄翊宸小朋友一只手提着篮子,一只手捏着一颗乌黑的桑葚,在桑树下兴奋地喊道。4月4日,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黄翊宸一家三口来到盐边县渔门镇双龙村的桑田里,体验采摘的乐趣。
一个小时的工夫,篮子里装满了桑葚,一家三口不仅达到了“摘桑葚、买桑葚”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大自然的怀抱和馈赠中,父母与孩子完成了一次亲密的互动。“这是我们第一次来采摘桑葚,以前还采摘过草莓、樱桃、枇杷等,我觉得这样的形式特别好,很健康,很有教育意义,孩子也特别喜欢。”黄翊宸的母亲对记者说。
黄翊宸一家是双龙村村民彭玉容当天上午接待的第四批游客,彭玉容说,有这么多人来自家园子里摘桑葚,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彭玉容一家六口人,上有二老下有二小,种有4亩桑田,外加一些花椒和核桃,而这4亩桑田,最初是为养蚕而种下的。“以前主要是用桑叶喂蚕,桑果卖不了几个钱,1斤最多几毛钱,运输成本又高,只好让它们慢慢烂在地里。”彭玉容告诉记者,现在1斤桑葚能卖五六元钱,比以前翻了10多倍,4亩桑田一年可以挣2万元,而养蚕最多只能挣1万元。如今,卖桑葚已经成为她家重要的增收途径之一。
果子卖出去了,钱包渐渐鼓了,怎么在这有限的土地上把蛋糕越做越大?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实现了,彭玉容有了信心和底气,她有更大的打算。
“清明小长假期间,来耍的人不少,但是留下来吃住的却不多。”彭玉容说,她家的“地盘”虽然大,但是房子又老又旧,游客虽然有心留下来吃饭、住宿,但是条件有限,确实接待不了。“我们一家已经商量好了,这两年加油干,攒钱修房子,尽快开一家功能齐全的农家乐!”彭玉容自信满满地说,现在很多人去格萨拉、泸沽湖游玩,都要从她家门口经过,她想通过这4亩桑田,加上一家农家乐,吸引一部分游客留下来,让他们重归田园,同时以让自家致富增收。
从养蚕到卖果,再从卖果到卖服务,彭玉容一家走的正是一三产业合力发展、“康养+农业”相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如今在攀枝花,不只是渔门的桑葚,还有务本的桃花,大田的石榴,平地的葡萄,中坝的草莓,黄草的樱桃……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正在不断释放“康养+”的能量,并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目前,攀枝花市坚持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康养+农业’为主攻方向,厚植自身优势,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了新动力。”市农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尤其是攀枝花市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围绕“康养+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村民参与其中,必将为攀枝花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3月18日,攀枝花市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对口帮扶村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谜塘村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活动,为54户贫困户发放了慰问金,并给他们送去了油和米。走访慰问中,市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详...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