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沐浴扶贫产业春风,14亩羊肚菌破土而出

攀枝花日报 2017-03-27 10:24 大字
专家现场讲解羊肚菌种植技术。羊肚菌出菇了。□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每年春季,地处高寒山区的格萨拉早晚风大,让人感觉很冷,连高山、坡谷上盛开的花儿都簌簌发抖。不过,在海拔2600米的上村村、大湾村,今年的春风却让两个村的12户贫困户感到了温暖,因为这里发生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喜事。

经过长达8个月的努力,在这两个相距10公里、从未有过任何菌类种植经验的彝家山村,14亩羊肚菌已经出菇了。其中,上村村下岔河组5亩、受益贫困户5户;大湾村母亲树聚居点9亩、受益贫困户7户。这些羊肚菌预计4月上旬开始采收,12户贫困户没有投入一分钱,户均纯收入有望达到5万元左右。

一个种植扶贫项目破土而出

“近两年,县里,市上,包括省上的领导、帮扶部门经常到格萨拉来,对全乡尤其是一些高山村产业单一、效益低、贫困户脱贫难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这次上村村、大湾村能种植羊肚菌,全靠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3月25日,盐边县格萨拉乡大湾村村支部书记史荣华对记者说。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攀枝花市产业扶贫专项方案》精神,加快培育贫困村、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2016年7月,攀枝花市财政局、攀枝花市林业局投入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启动盐边县格萨拉上村和格萨拉大湾村林下食用菌(羊肚菌)种植扶贫示范项目。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实施,在格萨拉乡大湾村建设9亩、上村村建设5亩羊肚菌种植示范地,对两个村12户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

对于格萨拉、甚至整个盐边县的边远乡村来说,羊肚菌都是个新产业,为什么要选中大湾村、上村村试点呢?

原来,羊肚菌属于中低温菌类,种植区域的年均温度需在15℃以下,出菇温度在10-20℃之间,上村村和大湾村海拔2500-2600米,年均温度在15℃以下,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4月最高气温不超过25℃,是羊肚菌的理想种植地。另外,羊肚菌是在头年11月种植、来年4月采收,这段时间大湾村、上村村土地闲置,劳动力空闲,种植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作物争地,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项目的示范效果,让贫困户真正学会羊肚菌种植技术,为下一步引导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奠定基础,负责项目实施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成立了6人专家组,其中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1人、硕士3人。

从2016年8月到2017年3月,项目专家组连续8个月、20余次前往格萨拉,完成大湾村和上村村羊肚菌种植的选地、土地租赁、土地整理以及原种订购、大棚搭建、羊肚菌菌种制作、羊肚菌种植等工作。

一批贫困村民憧憬美好未来

“这是一个真金白银的扶贫项目,参与项目的贫困户不用出一分钱,只需要出劳动力,跟着种、跟着学就可以了。”项目负责人杨梅告诉记者,项目涉及的12亩土地,是以每亩600元一年的价格从村民手里租赁的,项目所需的大棚、控温设备、水系配套设施、菌种等都由项目资金解决。

根据格萨拉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在项目实施中,为了抵抗自然灾害,特别是风灾、雪灾和出菇时低温对幼菇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项目采用设施栽培——搭建采用钢架式插棚,棚架采用型号625的热镀锌钢管,棚顶高2.6米,肩高1.6米,宽6米,门高1.8米,厢宽1米,长度根据地势而定,棚膜采用透光率为10%的PE银绿双面膜覆盖,棚内安装雾化喷灌系统。

“说实话,村里的7户贫困户都没有想到,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政策,你看,棚里有温度计,棚顶有喷灌的水管、棚外有蓄水罐,这些,项目组都想到了。连营养袋怎么摆放、菌菇怎么观察,专家也都手把手教。”大湾村村委会主任大沙木嘎告诉记者,项目全面实施后,通过专家耐心细致的讲解,村里母亲树聚居点的7户贫困户参与种植,集中培训,集中管护,已经成了种植羊肚菌的熟手。

最近一段时间,上村村贫困户、42岁的罗古歪喜上眉梢,他是下岔河组5户羊肚菌种植户之一,一亩地的羊肚菌长势很好。此前听专家讲,羊肚菌的亩产收益可以达到1.2万元至6万元之间,他“表示很怀疑”。前几天乡上一名干部告诉他,盐边北部另外一个乡的农户种植的羊肚菌2月份采收了,每斤均价达到80元,他这才相信了。

“我家原来种了10亩地的土豆、荞子和玉米,一年下来,收入不到3000元,今年这一亩羊肚菌,专家说可能产量有300斤到500斤,按照市场价就有5、6万元的收入,阿莫莫,像原来那样干10年也挣不了这么多钱。”说这话的时候,罗古歪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

按照规划,盐边县格萨拉上村和格萨拉大湾村林下食用菌(羊肚菌)种植扶贫示范项目将实施两年,采用分批扶持的方式,今年年底帮扶第二批贫困户进行第二批羊肚菌种植。最终保证每个村培养2名以上种植能手,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种植羊肚菌。

一处新景观带即将亮相深山

3月14日,一位名为“箐箐”的微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阿波!羊肚菌出菇了,格萨拉扶贫示范初见成效。在配以《高山流水》的古筝声中,这条微信介绍道:由于格萨拉天然无污染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种植的羊肚菌生长周期长、肉质肥厚、气味香浓,品质口感棒棒哒……菌宝宝们正在茁壮成长呢,这是脱贫致富的宝贝,也是攀枝花精准脱贫的又一新起之秀……在希望的田野上,格萨拉的贫困户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格萨拉羊肚菌发声的微友“箐箐”,就是项目专家组的负责人、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梅。

“因为独特的阳光、空气、温度和海拔,格萨拉的羊肚菌绝对是精品,生长周期比山下要长,这也就形成了另一个优势,当其他地方还没有长出羊肚菌或者羊肚菌都采收结束了的时候,格萨拉羊肚菌正好进入采收期,填补了市场空白,所以有较大的价格优势。”杨梅说。

在专家组的精心培育下,大湾村、上村村的羊肚菌种植示范地可以持续采收2次,整个采收期可从4月延续到6月。第一次,即菌盖长5-8cm,菌柄3cm左右即可采摘,采摘时用锋利的刀片沿着土壤表面切下,采收后放周转筐内包装直接销售,或者烘干、晒干保存销售。采收完第一次后,停止喷水3-5天,保持土壤湿润利于菌丝萌发,出现小菇后进入下一次出菇管理。

从下个月开始,在格萨拉的深山里,除了美丽绽放的索玛花,又将增添一处新景观带——羊肚菌。届时,看山花烂漫,品羊肚菌美味,必将激活市场,给贫困村、贫困户的致富增收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新闻推荐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工业升级提效

本报讯(记者彭莉)3月16日,盐边县安宁工业园内的攀枝花大江钒钛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生产。近年来,在攀枝花市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该公司紧密围绕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