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窝凼之春 ——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帮扶贫困村见闻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3-01 09:56 大字

□ 罗丹丹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李强 文/图

2月24日,记者跟随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扶贫工作小组,乘车从攀枝市盐边县温泉彝族乡出发,在崎岖的盘山公路缓慢前行。随着海拔显示仪定格在3050米,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省级贫困村大窝凼村。

两年前,大窝凼还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绵延千里的大山如同道道栅栏,隔断了这里与外界的联系。千百年来,村民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靠地为生。

无交通、无信息、无产业,“贫困村”的“帽子”始终无法摘除,“过上好日子”成为村民世代的梦想。

然而,此次大窝凼之行,记者惊奇地发现,通过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两年来持续不断的对口帮扶,这里牛羊成群,进村入户的道路焕然一新,村民们和水泥、砌砖墙,加紧翻修住房……

与贫困相伴了数百年的大窝凼村民看见了脱贫的曙光: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扶持,从技能培训到市场培育,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在这里迅速打响。在精准脱贫工作强势推进下,在市、县等各级各部门的持续帮扶下,偏远的大窝凼村正集聚起强大的脱贫动能,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夯实脱贫根基

大窝凼村作为攀枝花最为偏远的村寨之一,缺水、少路是该村发展最大的“拦路虎”。

村民谢伍甲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通往乡里集镇,村里没有入户公路,道路也没硬化,村民赶集、孩子上学很多时候只能靠步行,天不亮就得出发,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散落在绵延数百公里大山褶皱里的567名大窝凼人,谈起以前的“坎坷路”,无不为之喟叹:交通不畅,人货皆难进出,脱贫致富更是无从谈起。

2016年,大窝凼迎来转机,对口帮扶的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针对大窝凼村出行难题,积极争取资金硬化了3.5公里通村公路主干道。同时完善了村里的入户道路,解决了大窝凼及邻近村子里400余人的出行难题。

村长李友福表示,路修好了,这可解决了村里的一件大事,现在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卖牛卖羊都非常方便,村民收入也逐年上涨。

另外,大窝凼村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喀斯特地貌,生产生活用水极度缺乏,一到旱季,蓄水池里的水不但量少,而且水质很差。

2016年,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联合另外两家帮扶单位共同出资新修了6口100立方米小水窖,小水窖通过管道连接到农户,极大地缓解了邻近90余户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2016年,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还争取资金433万元,对大窝凼村的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彻底解决了村电网老化、用电安全、供电质量差等问题,还保证了该村20年后的发展富余电量。县、乡领导利用该项目的实施,争取资金共同新建了一条约5公里土路,解决了大窝凼村老组、新组与关来湾组靠步行翻山交流的问题,也扩宽了村民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通道。

李友福告诉记者,水、路、电的问题解决了,就不愁产业发展不起来。现在,很多村民都在扩大养殖规模,脱贫致富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村民收入增加

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是大窝凼村的定点帮扶单位。2015年8月,时任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盐边县供电分公司党工部主任的廖宗毅背起行囊住进了村子,与村民同吃同住,落地生根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

“姓名:沙拉补。人口:5人。贫困原因:缺水、缺产业、缺技术。”

廖宗毅的记事本里清楚地记录了全村29户贫困户的精确信息。他说:“要想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必须精准掌握每户贫困户的准确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发展特色产业。”

在贫困户沙拉补家,沙拉补正看着自家羊群,算起了今年的收入账:2头牛、75只羊、1亩重楼、2亩大蒜、2亩新品种土豆,最低2万元,争取3万元。“虽然收入不算特别高,但比起两年前,已经提升了太多太多。两年前,家里才养了20只羊,今年已经养到75只。这样下去,脱贫的目标指日可待。”沙拉补说道。

“根据大窝凼的实际情况,高山林下种养殖无疑是最适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廖宗毅表示。两年来,围绕这一产业目标,廖宗毅可谓操碎了心。

首先,大窝凼村有养牛羊的传统,但是规模不大,养殖技术不成熟。对此,廖宗毅积极争取各方帮扶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并同步组织开办农民夜校,邀请农牧专家现场授课、实地指导,帮助农户掌握养殖技术。

同时,试点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通过积极争取,去年已免费发放高山鸡苗400只进行试点养殖,今年争取高山土豆试点种植50亩。待试点成功、产生效益后再逐步推广。

“目前,村里的高山种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显现,村民收入也从2015年的人均2242元上升到去年的人均2900元。这样下去,村里2018年脱贫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李友福表示。

扶贫先扶智

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向谢丽艳同学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回馈家乡,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2月24日,在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组织的大窝凼村“扶智帮扶”活动及游园活动中,廖宗毅面对全村39名学生,动情地说。据了解,为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廖宗毅积极协调大窝凼村支两委和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共同举办了此次活动。

李友福告诉记者,村里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后每年也按照类似方法,奖励村里优秀学子,以此树立小朋友们的荣誉感,鼓励小朋友们好好学习,回馈家乡。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教育才是根本。”廖宗毅表示,由于大窝凼村位置偏远,部分村民思想相对传统,重男轻女、等靠要的现象时有发生。

脱贫重在方向引导,主力必须是村民,也只能是村民。“脱贫需要村民自己站出来,学会自己‘造血\’,让村民、孩子从观点意识上产生根本转变,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廖宗毅说道。

据了解,两年来,为转变村民发展意识,廖宗毅组织村支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走出大山,实地考察学习攀枝花“先进村”发展模式,多次看望慰问品学兼优的学生代表……

“现在的大窝凼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发展意识更加强烈。刚进村的时候,发展产业还需要去给家家户户做工作;今年争取的50亩高山新品种土豆试种项目,村民们报名非常踊跃,看来50亩怕是不够了!”廖宗毅笑着说。

依然是那个小山村、那片青山,眼下的大窝凼村,正悄然打开“山门”,迈出脱贫第一步,走向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未来。

新闻推荐

掀起学习贯彻“两准则四条例”热潮

本报讯(张晓华记者梁波)记者从盐边县获悉,该县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率先学、深入学、全员学”的学习计划,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贯彻“两准则四条例”热潮。以上带下“率先学”。采取县委...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