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记盐边县格萨拉乡大湾村第一书记沙万全
2月15日,离农历正月十五已过去几天了,地处盐边县西北角山区的格萨拉乡大湾村仍带有一丝寒意。然而,村口彝家新寨母亲树聚居点却是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这个聚居点工程本月底必须要全部完工,目前还有一些收尾工作要做,这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这里,就怕有什么疏漏。”大湾村第一书记沙万全说。
自从去年9月聚居点动工以来,沙万全操了不少心,国庆假期、周末几乎都蹲守在现场督促工程进度。看着彝家新寨一天天拔地而起,甚至有的村民提前搬入了新居,这位从格萨拉乡走出来的彝族汉子感到格外高兴。
沙万全是2015年8月响应脱贫攻坚号召,从盐边县环保局派驻到大湾村任第一书记。“说实话,当初接到这个任务,我也曾犹豫过,因为家住在县城,孩子出生才几个月,如果到这边来就很难照顾到家庭,但转念一想,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为父老乡亲脱贫做点事,不也很有意义吗?”沙万全说。如今,他的孩子已经一岁零八个月了,可他陪孩子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1个月。
大湾村地处高寒山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14户667人,要想甩掉贫困村帽子谈何容易。“要干就要干出名堂!”沙万全暗下决心。上任伊始,他首先把全村11个村民小组跑了个遍,对全村情况做到了然于心。沙万全发现交通是制约村子发展的瓶颈,决定从改善道路条件入手,打响该村脱贫攻坚战。跑项目、寻资金,在帮扶单位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去年5月,从新村组到小岩口组的3.3公里混凝土道路得以建成,结束了2个村民小组没有村道的历史,使沿线500多村民直接受益。
摸清了情况,沙万全带领村支两委,制定了符合大湾村实际的发展规划:依托特色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帮助村民脱贫。
大湾村有着种植土豆的传统,长期以来,村民们只是把土豆作为自给自足的食物来源,沙万全却在土豆上做起了文章: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土豆产量;找到在渔门镇做蔬菜生意的本村村民,通过做工作,让其在村里建起土豆交易中心,方便村民销售土豆。对此,小岩口组的谢阿吉深有感触。她说,以前没有路,土豆再多也只能自家吃,沙万全来了以后,不仅把路修通了,土豆产量也提高了,去年收的二三万斤土豆,大部分都卖给了开车上门来收购的商贩,家里也开始有了收入。
得益于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种植中药材成为大湾村另一项特色农业,其中“山重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沙万全发动村里几户药材种植大户,积极引导村民们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大范围实施土壤改良,让“山重楼”种植规模逐步扩大,而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为药材种植和销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去年,小岩口组的苏阿卡家靠种药材和土豆收入2万多元,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除此而外,在沙万全的争取下,一系列种植试验开始在大湾村如火如荼地进行。由市农科院、县农牧局主导的20亩莲花白试验基地,结束了大湾村没有新鲜蔬菜种植的历史;10亩羊肚菌试验大棚启动……
在沙万全看来,大湾村的村域经济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大湾村紧挨格萨拉景区,完全可以依托彝家新寨发展旅游观光业,母亲树聚居点已经建成,新村组聚居点也即将开始建设,本地浓郁的彝族文化和特色农业肯定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沙万全思路清晰并且开始有所动作。目前,村里已经打造完成村部农家乐和观景台,1座高标准公厕也正在村口建设。
今年是决定大湾村是否能脱贫摘帽的关键一年,这让沙万全感到肩上的担子分外沉重。去年,他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这也使得这位彝族汉子更加牢记自己的使命。“我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大湾村群众服务是我该做的事情,即便夙夜为公、昼夜兼程,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否则就对不起上级对我的信任,对不起父老乡亲,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沙万全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仟林记者梁波)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1月日,盐边县总工会主办的春节慰问活动在城南社区举行,向奋斗在各街道、社区、背街小巷的环卫工人送上了节日问候和新春关怀。接受慰问的环卫...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