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枇杷飘香移民村

攀枝花日报 2016-12-08 00:00 大字

果农在枇杷地里忙碌。□本报记者 贺欣 文/图

驱车从盐边县渔门镇沿环湖路前行,不出4公里,就能看到路旁一块标有“万亩枇杷基地”的硕大指示牌。按指引方向上山,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枇杷林,密密麻麻的白色果实套袋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里就是渔门万亩枇杷基地核心种植区域——团结村。作为二滩库区水淹区移民新村聚居点,多年来,盐边县渔门镇团结村不仅成功发展起枇杷产业,使其成为全村经济支柱,还通过实施标准化种植,把该村打造成了绿色精品水果产区。

订单众多果农忙

月日一大早,团结村友爱组的杨树才就来到自家枇杷地里忙碌起来。“在市里工作的女儿又联系了几家客户,指定要我家的枇杷,上星期才送去了多斤,今天又打电话来叫继续送。”杨树才说。这个月枇杷刚开始成熟,产量还不是很多,杨树才精挑细选,忙了半天才摘了七八十斤枇杷。

正忙着,一位收购枇杷的客商找上门来。杨树才朝客商摆摆手:“你下个月再来吧,这段时间果子少,一出来就被别人订了。”看着客商离去的背影,杨树才告诉记者:“这两年我们团结村的枇杷名气是越来越大了。一到果子成熟季节,不需要怎么宣传,许多客商自己都找上门来收购。”

对于月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杨树才根本不担心,因为村里还建有枇杷交易中心,能够提供收购、分选、包装、储存一条龙服务,而且还利用互联网双+工程,搭建起了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把枇杷推销到全国各地。

标准化种植出精品

尽管这个时候枇杷还没大量上市,口感也没有后期的好,但杨树才家的果子在市场上还是能卖到十七八元一斤。“我们团结村的枇杷全都是原生态的,不打农药、不用膨大剂,施的是农家肥,品质完全可以和米易枇杷媲美,价格当然也不会很低。”在对外推销时,杨树才经常会跟客户这样强调。

杨树才如此有底气,与3年前团结村开始实施的标准化枇杷种植有关。村农技员李世友告诉记者,年以前,团结村的枇杷虽然种植规模不小,但缺乏统一管理,种植户都是各自单干,导致品质良莠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从年开始,村上请来农技专家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包括植株间距、肥料使用、虫害防治、梳花梳果、套袋时机等都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

在枇杷地里,记者看到挂着很多诱杀虫子的粘板,其间竟然还有不少马蜂窝。“这是我们专门喂养的马蜂,用来控制果实蝇虫害的。”李世友说,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同时也降低了农药的使用率。

正是采用了标准化种植,近年来团结村的枇杷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除了产量提高,品质也大幅度提升,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

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在二滩库区蓄水以前,团结村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蔬菜,经济价值低,产业落后。在部分土地被淹后,团结村成为了重点扶贫对象,政府开始扶持该村发展枇杷产业。

团结村村委会主任李永辉告诉记者,团结村从年前后种枇杷,刚开始只是零星散户,产生效益后慢慢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种植,年进入规模种植阶段。如今,全村枇杷种植面积已有多亩,年产量达万至万斤,产值万元左右。

“以前我们种水稻,一年收成仅够自家生活,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种枇杷则完全不同,一年收入抵得上以前的五六倍,现在几乎家家都靠种枇杷致了富,修起了新房子。”团结村团结组种植户黄兴林说。

目前,团结村的枇杷已具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健康水果等资质。但村里并不满足于此,打算进一步提高果品档次,向绿色有机水果方向发展。“绿色有机水果入市要求和标准更严,经济价值当然也更大,我们希望通过提升标准化种植技术,让未来团结村的枇杷更具市场竞争力。”李永辉说。

新闻推荐

铸强绿色“引擎” 共推转型升级 —— 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绿色篇”

□本报记者陶泓霖近年来,攀枝花坚定不移推进城市转型升级,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城市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能源消费需求也在行进中不断变化,洁净、绿色、高效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枇杷飘香移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