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龙头组的“腊肉龙头”

攀枝花日报 2016-12-22 00:00 大字

□陈建斌 本报记者 舒琪雯

月日,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谜塘村龙头组,村民安发富家正在杀年猪。今年,安发富很“吝啬”,只杀了1头肥猪用于宴请乡亲和过年,出于同样的用途,去年则杀了3头。更为不同的是,去年他家腌制的腊肉不多,今年则用5头猪腌制腊肉。

为何要变?从卖生猪到卖腊肉,收入可以增加一倍!安发富掰起指头给记者算起了账:一头猪斤,每斤按元计算,卖鲜肉只有元;如果腌制成腊肉,有余斤,一斤元左右,能卖到元左右。

安发富用5头肥猪腌制腊肉的“底气”,来自于村里“硬件”和“软件”的提升。过去,龙头组不通公路,乡亲们外销农副产品成本很高,而且缺乏技术和扶持资金,大家发展经济是有心无力。如今,谜塘村不仅公路通了,还有人指导产业,发放扶贫资金,“土专家”送技术上门,乡亲们心里热乎乎的,铆足了劲脱贫致富。

“硬件”打通致富瓶颈

种包谷是原来谜塘村的主要产业。“年以前,靠种包谷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元。”谜塘村第一书记余全军告诉记者。

安发富有3个子女,妻子患病。曾经,他为了让孩子能上学,妻子能看病,想尽了一切办法。他在路边开过简易的驿站,还养猪养羊,但因为没有本钱、技术不好、交通不便等原因,更多的时候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使了劲,却毫无效果。遇到孩子交学费、妻子看病,他便焦头烂额四处借钱。

谜塘村位于盐边县的北部,从市区出发需2.5小时到国胜乡,再从国胜乡走盐择路(盐边—择木龙)到谜塘村,总共需4个小时的车程。年以前,盐择路是一条盘山的土路,村民进出全靠摩托,遇到下雨,路就塌方断道,通行时间不定。

年,市委、市政府协调资金,将这条土山路修成了水泥路。年,市民宗委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对口帮扶谜塘村,市民宗委投入万元,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市商业银行投入万元,用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谜塘村两条通往村民小组的公路修通,进一步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

一条通村公路,两条通组公路,打开了谜塘村户共人封闭、贫穷的出路。

“以前没有路,东西卖不出去,也没有人进来买,现在有路了,村民们发展产业,商贩们自己就可以进来收购产品。”余全军说。

“软件”支撑村民脱贫

脱贫除改善“硬件”外,还需改善“软件”。

年以来,市民宗委带着“土专家”进村,对村民进行养殖、种殖技术培训期,培训余人次,发放7万余元帮扶资金和物资。

有资金保障,有技术支撑,众人助力脱贫,何愁富不起来?

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市民宗委民干校的杨文军获得了一代理商的腊肉供不应求的信息,她便开始让谜塘村的村民“效仿”。

“安发富很勤劳,又肯学习,所以我们选他作为腊肉示范户,以点带面,带动村民们脱贫。”杨文军告诉记者,因为谜塘村气候寒冷,生态环境好,所产的猪肉肉质好,加上当地村民沿用彝族制腊肉的方法,使得腊肉非常鲜香。她带着安发富到市区考察了腊肉销售市场。看到商家的腊肉供不应求,安发富彻底动了心。于是,市民宗委请来市农林院的养殖专家对他进行技术培训,请来杀猪师傅教他怎样把肉切割美观,并进行了相关的食品生产、包装安全的培训等。同时,还为他联系到了商家,欲让其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全村村民以腊肉为产业进行脱贫。

“他家今年的腊肉还在风干,就已经被预订完,效果很好。我们准备再多发展些农户,下一步将其注册商标,联系商家进行销售。”市民宗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安发富告诉记者,明年他要扩大规模,养头猪用于腌制腊肉。同时,看到这供不应求的局面,周围的村民也找到了他要求学习“技术”。

新闻推荐

市教体局多项举措抓实教育***

本报讯(彭小平记者王南桢)近日,市教育体育局通过抓教育扶贫、落实扶贫项目等举措,对盐边县鳡鱼乡小槽村进行精准帮扶。近日,市教育体育局党委派出督查工作组,深入盐边县鳡鱼乡小槽村,确定了6个产业帮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