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母亲树旁的幸福笑容

攀枝花日报 2016-11-03 00:00 大字

沙体史正在做建房前的准备工作。□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海拔2600米的母亲树旁,居住着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新村组的33户村民。刚刚进入11月,一个“美梦”般的消息令他们激动不已——作为全县今年首个彝家新寨建设项目,母亲树新村聚居点将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用1个月时间,完成33户新房和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村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

“村里要修彝家新寨,我家要建新房,这样的好事情,比我当初出嫁当新娘还开心。”11月1日,正在为过冬腌制咸菜的39岁村妇杨日堵,一边洗着一大盆圆根萝卜,一边笑着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在杨日堵看来,从10月初开始,仅仅1个月时间,自己居住了快20年的这个贫穷山村,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原先破旧的木栅栏、土坯房推倒了,长满野草的山间小路被挖掘机推出了宽宽的路基,大货车天天往村里拉钢结构材料,到处都是机器轰鸣、人来车往的热闹景象。

杨日堵的幸福笑容,是母亲树新村聚居点33户人家的共同写照,也是大湾村428户、1837人的共同感觉。

一个省级贫困村的获得感:

2000多万元建设的彝家新寨

最近,在大湾村最忙的有3个人:副乡长、驻村第一书记沙万全,村支部书记马旭解,村委会主任沙目嘎。从彝家新寨建设立项之前的入户走访、调查民意、收集资料、召开群众会议、宣传彝家新寨政策,到项目立项后每天不间断地带着县民宗扶移局、项目设计单位等相关人员察看地形、商讨开工,再到项目实施后的各项工程事宜协调、工程质量监督,3个人几乎天天都蹲在工地上。

“这是今年全县脱贫攻坚的样板工程之一,一点都不能马虎。”随时吃住在村委会的沙万全说。

“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深入推进,做一个合格党员,就是要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马旭解说。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社会各界的帮助,大湾村就是再过几十年也不会有这样的好事情,彝家新寨是全村人最有获得感的工程,我这个村主任一样也享受到了,再辛苦都值得。”沙目嘎说。

如沙目嘎所言,项目总投资2120.35万元的大湾村彝家新寨建设项目,来自省、市、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占了大头。其中,省级彝家新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9.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102.75万元,市住建局新型材料补助资金255.1万元,九鼎公司捐赠资金65万元,三峡电站捐赠资金144万元,县级财政需配套资金244.45万元,农户自筹和投劳折资930万元。

项目将完成167户(其中144户贫困户)彝家新寨住房建设,其中母亲树聚居点有33户,横板坪聚居点有13户,散户有121户;完成聚居点道路、人畜饮水、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完善公共服务。

彝家新寨建设项目将使大湾村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全体村民的希望所在,也成了村民们每天谈论最多的兴奋点。村里很多青壮劳力都全身心投入到了新寨的建设中。

11月1日,记者在新村农产品交易中心施工现场看到,正在和沙、搬砖、推土的村民沙日佑、史尔歪、沙拉尔、沙古都等人,都是刚忙完自家的事就立即到这儿忙村里的事,主动投工投劳。“这次新寨建好了,大湾村的发展速度起码要提升10年以上,能够追赶山下河谷地带的村。”初中文化的沙拉尔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1日,总投资188.5万元的大湾村彝家新寨黄板坪组聚居点13户住房建设和配套设施已全面完工,资金已全部拨付;母亲树聚居点已拨付资金200万元,33户住房建设已全面铺开,已有9户完成全钢结构房架安装,通村公路也基本完成了路基开挖,村农产品交易中心基本完成墙体施工。

据悉,大湾村彝家新寨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盐边县相关部门将结合大湾村地域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现状,进一步细化***措施,大力发展优质马铃薯、中草药以及养羊等富民产业。

一个贫困家庭生活的新起点:

100平方米的钢结构砖房

在大湾村新村组,54岁的村民沙体史家是最贫困的人家之一,全家7口人挤在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里,3个孩子有2个还在读书,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在县上的***档案中,他家成为精准识别建档贫困户;在这次彝家新寨建设项目中,他家要建100平方米的新房。

对于建新房,沙体史从来没敢想过,刚听说全钢架结构的砖房时,他都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概念。直到村里有人家安装全钢结构房架时,他才知道全钢结构的砖房与破旧的土坯房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

“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辈子值了。原来的破旧土坯房,晴天不挡灰、雨天不遮雨,到了冬天,一家人围着火炉,连门都不敢出。”说起1个月后建成的新房,沙体史掩饰不住兴奋。

就在1个多月前,沙体史曾经还为建新房的资金而忧虑,后来乡上、村里的干部告诉他,100平方米新房可以得到彝家新寨建设资金4万元、每平方米600元的住房补贴资金和5万元政府贴息3年的银行贷款,基本不需要他家筹钱。这个消息让沙体史高兴得几个晚上都没有睡着觉。

早日住进新房,如今成了沙体史全家翘首企盼的大事。11月1日,记者在沙体史家看到,原来的旧房子已经完全拆除,全家搭建了一个临时的小棚居住,新房的场平平整、放线挖基脚、底部浇筑都已经陆续完成。虽然施工现场到处堆放着木材、旧家具、空心砖,但沙体史喜形于色,“过几天把钢结构房架安装起,就可以砌主体墙了,最快12月就可以搬新家。”

在沙体史心里,还有一件喜事。前段时间,因为道路、信息不通的原因,他家种植的高山莲花白销售情况不好,有一些甚至烂在了地里。而这次彝家新寨建设项目里的农产品交易中心,距离他的新家只有不到40米,“听村里的干部说,农产品交易中心建成后,会有不少的商贩驻扎在村里收农产品,以后就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卖菜了。”

新闻推荐

预则立,不预则废 ——2016年防震减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晏洁抵御天灾,守望平安,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2015年,全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地震监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防震减灾局被省地震局评为先进单位;在全省地震监测台网运行质量评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