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龙村贫困户的双“新房”

攀枝花日报 2016-09-02 00:00 大字

贫困户向村干部了解新房情况。□本报记者 梁波 文/图

8月30日16时许,盐边北部秋日的阳光依然很火辣,但酷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箐河乡石龙村村部会议室里正在召开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事关省级贫困村石龙村45户贫困户改变生产、生活面貌的建房会。建什么房?建新房,而且是双“新房”——新蚕房、新建易地搬迁房。

贫困户易地搬迁建新房

8月30日16时20分,箐河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组准时赶到了石龙村建房会上。

会场外,乡党委主要负责人带着一支小分队,陪同盐边县目标督查办工作组,前往石龙村易地搬迁贫困户的选址现场察看场平和配套的路、水、电情况。

会场内,乡长李子顺、驻村第一书记肖昌勇组织召开易地搬迁推进会,一叠半尺高的户型设计方案摆在桌上,23户涉及易地搬迁的贫困户聚精会神地听着易地搬迁的内容,不少人悄悄挤到前台,翻看户型图。

“召开这次会议,是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指示精神和盐边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进行的。”驻村第一书记肖昌勇告诉记者,这次全县计划实施的易地搬迁户有236户993人,其中石龙村23户。按照省上下达的任务,全县有115户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新房建设,其中石龙村有10户。

“每家易地搬迁户要建不超过25平方米/人的新房,每人将得到补助2.1万元,有几种户型可供选择。现在户型图已经设计好了,大家都可以看看,比如傈僳族的户型,完全是按照傈僳族的风俗、生活习惯来设计的。”听着李子顺的介绍,贫困户们热情高涨,搬迁的意愿很强烈,不少贫困户在会上提出了问题:“我家场地还没有平完,现在可不可以拉砖,准备材料了?”“建房材料需要订购多少,咋个订购?”“现在还在下雨,运材料还有点困难,不晓得好久可以开始建?”……

对于村民们的提问,乡长李子顺、村第一书记肖昌勇、村支书刘祖祥一一解答,并再三强调今年底要完成房屋建设的10户人要马上开工,而且必须每天把工作进度向乡上、村上汇报。

记者了解到,在乡、村两级干部的不断指导、督促下,石龙村10户易地搬迁户已经有4户完成了场平,另外6户正在加紧进行。“还要再快些,不然年底不能竣工。”据县目标督查办工作组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盐边县目标督查办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各乡(镇)、部门每周向政府办、目标督查办、发改局、民宗扶贫移民局上报工程进度,未完成乡(镇)、部门将严格追责。

精准贫困户熊加华家是这次易地搬迁户里行动最快的,他准备将新房建在靠村道近的自家苞谷地里,为此他牺牲了一些收成,比村里规定的时间提前4天完成场平。“靠着好政策建新房,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我算了一笔账,我家3口人,有6.3万元补贴款,自家最多贴一二万块钱。”熊加华说。

帮助贫困户建40平方米新蚕房

在石龙村,种桑养蚕是一项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村里最挣钱的一个产业,每年占村民家庭总收入的40%,全村45户贫困户有33户养蚕。

由于贫困户家的蚕房普遍老、旧、小,导致收入偏低。修建新蚕房,成为贫困户的期盼,也成为乡党委、政府、帮村单位、帮扶干部们在脱贫攻坚中最想解决的问题。

8月18日,帮村单位市检察院工作组到石龙村蹲点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向石龙村支持了10万元专款,作为村里贫困户修建新蚕房的资金。随后,乡党委、政府积极奔走,又筹措到5万元资金。

有了15万元资金,在新蚕房建设会上,村第一书记肖昌勇、村支书刘祖祥明确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每一户新建的蚕房必须在40平方米以上;第二,新建户必须写申请并按手印,本周内交村委会。

47岁的贫困户刘祖顺,家里4口人,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刘祖顺家最大的一笔收入,就是每年的一张半蚕床,卖出的蚕茧一季可以收入2000多元,一年可养五季。

“我家的蚕房已经有10多年了,面积小,而且多处开裂。”刘祖顺告诉记者,一定要把新蚕房建起来,40平方米的蚕房可以养4张蚕,预计一季收入5000多元。

这段时间,驻村第一书记肖昌勇正积极向“娘家”县发改局求援,希望新建蚕房的贫困户每户可以得到5000元以上的建房补贴。

新闻推荐

盐边县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9亿余元

本报讯(记者梁波特约通讯员王莉红)9月1日,记者从盐边县固定资产投资及服务业发展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1至7月,盐边县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9.7亿元,占市下达确保目标的63.15%,超任务4.8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9....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