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微课程引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中心校
王荣来
传统文化只有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胞,才能浸润师生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就是课程化过程。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着力微课程的研发和内涵发展,形成了微课程引动基础教育传统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实践着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渗透,其中尤以在小学语文学科为甚。
传统文化置于微课程的渗透是现代教育的思考
现代教育培养的是现代公民。我们今天开发微课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提高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等都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
单就教育而言,一方面要促进自然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社会人的发展。传统文化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比较著名的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的修为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
当下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备现代视野非常重要。中国需要融入世界发展,不断地改革,但悠久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的发展同样提供了养分。
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微课程中的实践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程意识。比如,从2008年开始,小学语文名师诸向阳老师开始微课程的研发,相当成熟的微课程有《在农历的天空下》。
《在农历的天空下》有一个子课程叫《听风听雨过清明》。提清明,顺带先说清明的前一天寒食节,引出唐朝韩翃的讽喻诗《寒食》。到了宋代,寒食节并入清明。老师请学生尝试把杜牧的《清明》改成五言绝句,告诉学生可以从意象、音律、画面上欣赏诗歌。这还不算完,还从宋词、元曲上来改写《清明》。
清明有个习俗是要去祭祖,于是教师将现代诗《心中常青处》引入到这个课程中。这样的设计,有语文,有情感,能引起师生共鸣。
在这样的微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节气的了解、对古诗的理解。
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微课程中的反思
关于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渗透的问题,一直以来常见于报端,包括诵读国学经典等等。近年来,微课程的出现以及部分优秀教师的率先实践,为更好地在基础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形式。
微课程引动基础教育的传统文化渗透,需要中小学教师多读多思,为学生开发出更多适宜的课程,使传统文化愈加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波)10月10日,记者从盐边县获悉,日前,由盐边县卫计局、卫生监督所、疾病防治中心、盐边县教育体育局组成的学校卫生和疾病预防督导检查小组,对全县各学校、幼儿园的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