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好5万元“私房钱”村貌大改观

四川日报 2015-07-09 10:04 大字

盐边县试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项目,给164个村发放运维资金——

□本报记者 寇敏芳

7月3日,盐边县和爱乡新华村,几名农民凑在一起商量事。高时万是新华村村民代表,也是会议的发起人,在他的建议下,几人开始讨论今年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包装”项目才能让其他社投自己一票。

他们正在讨论的是今年盐边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项目。2013年起,盐边县纳入国家试点,已连续三年给全县164个村发放5万元“私房钱”。经费来自国家、省、市、县四级财政,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生活服务项目、农村社会管理项目的运行维护。三年过去了,项目资金用在了何处?使用情况如何?

5万元怎么用?

“刚听说村里要发5万元钱的时候,觉得太少了,根本干不成事”,新华村有一堆项目想要做,村支书程元金掰着指头就数了好几件大事,如平整村道、硬化排水渠等等。“5万元哪里够啊,修一公里路都要十几万元”,有村民代表提出,先用5万元完成一部分的基建,待明年钱发了后再继续做。

然而,基建先后顺序问题又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人人都想先修自家门前的路,5万元只是杯水车薪。钱到底怎么用,愁坏了程元金。

村支书的愁,带来了沈久钧的急。担任盐边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的他,常常奔波在田间地头,了解村民需求。“5万元搞基建肯定不够,但是搞运营维护管理绰绰有余。”沈久钧建议新华村建垃圾清运站,并请专人清运维护。

过去村里垃圾到处乱堆,废弃的地膜,农药瓶,生活垃圾全部堆在田间地头,天一热苍蝇满天飞。由于缺少运营经费,垃圾清运都是靠村民的“公益心”,“只能动员低保户和党员来义务处理,但是垃圾清运又脏又累,每年清运两次就不错了”。

按照沈久钧的建议,如今新华村建起了8个垃圾清运点,6人专门负责清运,每个季度一次,村貌有了很大改观。这一项每年的开支仅需14000元。

钱虽少用得巧

盐边县温泉乡大窝凼村,是全乡7个村里最偏远的一个,只有一条16公里的土路与乡政府连接。连续利用两年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运行维护资金,大窝凼村搭建了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全新“三员”村级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由治安巡逻员、道路养护员、防汛报警员组成,解决了村里长期存在的治安条件差、环境卫生差、防灾预警能力差的问题。

据大窝凼村村主任李有福介绍,去年“三员”的年总工资是6400元,但却解决了大问题。杨飞是村里的防灾报警员,去年8月27日,大窝凼村突发暴雨山洪,多亏他及时发现山石松动,通知村民紧急避险,保住了他们的人身安全。

而在距离大窝凼村80公里外的红宝乡干坪子村,5万元则用在了文化事业上,建起了村民族文化交流中心。

干坪子村是苗族聚居村,村里流传数百年的苗族绷鼓仪式被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村里却没有固定的文化娱乐场所,古老的艺术血脉有失传的危机。“文化交流中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舞台,又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了固定载体”,村主任李华友如今常常和村民一起在中心唱歌跳舞,老艺人们跳,年轻人跟着学。

机制建设将纳入目标考核

为了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落地生根,盐边县专门组织了164个村的村主任、村文书、村民小组长参加培训,每年一次。“培训的目的一方面是指导他们如何用小钱办大事,另一方面则是引导他们在讨论项目时充分征求民意,不搞一言堂。”沈久钧说。“每次村里开会讨论项目,我们的驻村干部都要进场参与讨论,项目实施后还要做好监督。”和爱乡副乡长李佳明说,此举是为了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透明。在红宝乡,未解决各村公共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全乡的50多名干部分批分组走村入户,核查项目。

2014年,盐边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计划实施项目315个,截至2015年3月,所有项目完工验收。每年,盐边县都会组织有关部门对所有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打分,在近两年的调查中,农民知晓度、满意率都达到80%以上。

虽然如此,仍存在乡镇干部不重视,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下一步,盐边县有望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建设纳入乡镇领导年终目标考核,确保乡镇监督管理到位。

新闻推荐

对口帮扶村民通路之后盼通水

本报讯(记者秦勇)11月11日一大早,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村民刘从兵骑着摩托车到镇上赶集,半个小时就到了。这在以前刘从兵想都不敢想。他回想起以往金河村的交通状况,很是感慨:“以前赶集卖东西凌晨1点就...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